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资源型旅游地增长极限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发展中,国内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但对其长期有效性却缺少理论和实证的探讨。一些落后地区虽然靠旅游发展获得第一桶金。走的是资源经济之路。但带动效益有限。本研究运用最新的发展理论,在对典型资源型旅游地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一般结构模型,并指出导致资源型旅游地发展的内部限制性因素。本研究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这一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上丰富和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52.
研究以苏州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为案例地,以数字田野调查为基础,剖析了红色旅游地资源的网络空间生产中“人—地”关系转变为“人—网—地”关系的过程,探索了红色旅游地资源的网络空间的多维生产模式特征。结论指出:(1)红色旅游资源网络空间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单向的红色价值观传递转变为主客价值共创,体现了红色精神民主化生产过程;(2)红色网络流动性空间需面对红色教育、娱乐和审美等价值的多元性,空间多维主体以“遥在场”的方式产生了新的主客网络地缘争夺,即网络话语权的争夺;(3)传统游客转变为红色资源网络空间的消费者、参与者与生产者,去中心化特征明显,红色网络空间通过超文本表征和非计划互动得以建构,要求红色目的地官方在网络供给侧掌握更高水平的治理能力;(4)红色旅游官方主体尝试使用流行元素融入网络实践,但也展示出泛娱乐化的趋向,需在红色网络空间的多维精神建构中合理整合多元价值,促进集体情感的深度内化。  相似文献   
53.
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旅游地复合系统(简称TDCS)及其协调开发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小波网络 的非线性特性对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进行评价,避免了过去只评价旅游地开发状态过于笼统,线性规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弊病。建立了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模型,并以秦皇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旅游地开发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碳交易体系中的CCER抵消交易、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宏观形势做出研判,系统梳理了我国利用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一是重启CCER项目申请备案,协调国内国际碳交易,增加碳交易的脱贫攻坚资源;二是统筹项目签发与碳抵消规则,调整项目类型和地域限制,提高碳交易的脱贫攻坚效率;三是建立低碳交易数据共享平台,提升项目交易活跃度,保障碳交易的脱贫攻坚质量。  相似文献   
55.
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脱贫攻坚视角下,选取林业产业总产值、造林面积、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数、林业产业结构比例5个有关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测算指标,通过DEA模型对黑龙江省2001—2017年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效率总体良好。(2)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的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密切相关。(3)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收入比重和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到位金额与供给效率显著正相关,而火灾次数与供给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根据系统论、环境价值论和人地关系理论构建水库型旅游地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定量分析2005年和2015年溧阳市天目湖的生态安全水平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信息熵权探寻生态安全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沙河水库下游的旅游优先开发区生态安全状况较差,大溪水库周边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较好。在时间尺度上,所有区域的生态安全等级都有所提升,旅游优先开发区的生态安全等级出现较大正向波动。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引起环境变化政策响应因子是决定天目湖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子。通过对政策、产业和人口之间的政府力、市场力和社会力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库的作用过程分析发现,人类的环境再生产活动能够降低生态压力、提升生态响应,从而改善水库型旅游区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 水库型旅游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影响因子;天目湖  相似文献   
57.
基于课题组在7省区1 356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双差分析模型对IFAD项目的扶贫绩效进行了测度;选用人均纯收入作为贫困代理指标,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项目干预的净效应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核匹配和半径匹配(0.001)方法测算了项目的干预效果,定量评价了联合国IFAD中国项目对项目区受益人精准脱贫的实际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IFAD项目脱贫效果显著:IFAD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贫困农户脱贫率的净贡献为18.71%,由于IFAD项目实施而摆脱贫困的受益人总数达到80.746万人,其中直接受益人46.113 7万人,间接受益人为34.632 3万人;2从收入结构来看,IFAD项目干预对贫困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最大:采用Di D、包含控制变量的Di D、加权最小二乘Di D和PSM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IFAD项目实施使项目受益人的种植业收入人均增长了1 031.15元,且在0.05的水平上显著;3从家庭特征来看,市场便捷程度和户主学历对IFAD项目干预效果的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旨在提高IFAD中国项目脱贫绩效的政策建议:1应充分发挥联合国IFAD项目精准脱贫的示范效应;2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以优化贫困户的收入结构;3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道路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8.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西部地区247个脱贫县2010—2019年的宏观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PSM—DID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探究农旅融合发展为西部脱贫地区农民带来的增收效应及区域异质性,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旅融合发展能有效带动西部脱贫地区农民增收,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增收幅度达到12%。(2)农旅融合发展的增收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原深度贫困地区产生的增收效应低于其他脱贫地区。(3)农旅融合发展后,农业财政投入、旅游业财政投入和就业补贴财政投入显著提高,并产生中介效应带动农民增收,其中的旅游业财政投入所产生的中介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59.
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现在有50座出现资源衰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焦作市曾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现已成功转型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焦作旅游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思考,以有利于焦作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0.
运用专家咨询法,从温泉资源质量、市场区位条件、区域支持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涵盖13个评价因子的温泉型旅游地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为最大限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将评价因子分为数值型和模糊型两种,综合运用菲什拜因 罗森伯格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在深入调研皖江城市带各温泉旅游地并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从市域层面对皖江城市带6个地区的温泉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显示: 合肥、马鞍山开发条件最优,其温泉旅游资源与市场区位及区域支持条件匹配良好;安庆、六安次之,宣城、池州较差。最后结合评价结论,先从文化和竞合2个方面提出皖江城市带温泉旅游地整体开发和提升的策略,再针对得分不同地区的开发现状和所处阶段,分别提出“共生模式”和“提升模式”两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