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农户生计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增强其抵御内外部风险的韧性对于稳定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韧性评估框架,从生计资产、农业交流和学习、适应能力、社会安全网、基本服务可及性5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湖北大别山区七里坪镇开展实证研究,以302份农户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农户生计韧性的驱动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韧性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与各维度存在共生关系,呈梯度渐进增长态势,其中适应能力是农户生计韧性的短板。(2)健康状况、劳动力数量、信息获取渠道、地方性社团或组织、农户与村民关系、集体事务参与程度、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和规章制度运行情况是影响农户生计韧性的关键因素。(3)农户生计行为的环境负外部性随农户生计韧性增加而增大。对此,应提高农户适应能力,从多维度增强生计韧性并降低农户生计的生态环境成本,以有效促进农户生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旅游地意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西递、宏村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网络游记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特征。结果发现:(1)旅游地意象系统表征包括服务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景观意象和情感意象5个维度,西递与宏村具有差异性;意象元素感知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感知高频词频数呈“长尾”分布特征;意象要素感知西递的古建筑景观表达和历史性呈现较明显,宏村的水韵表达和古韵呈现较明显。(2)游客积极倾向和乐观评价整体不高,非肯定性情感评价不低,积极情绪占比宏村略高于西递,中性情绪占比西递略高于宏村,消极情绪占比宏村明显高于西递。(3)整体意象表现主题同质化程度高,可归纳为本真性意象、商业性意象以及休闲性意象。  相似文献   
83.
探究脱贫县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以江西省25个脱贫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泰尔指数模型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江西省脱贫县农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年均值为0.738,赣南地区高于赣中和赣北地区;(2)2011—2020年,江西省脱贫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数总体水平较低,年均值为0.414,赣北地区最高,其次为赣中,赣南最低;(3)2011—2020年,脱贫县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指数由期初的0.321升至期末的0.342,总体处于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4)脱贫县地区内差异对泰尔指数总体贡献最大,县域农业发展协调性较弱。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差异是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格局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农村涌现出大量代表、服务和维护农民利益的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因其公益性和社会性在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存在内生动力匮乏、组织管理松散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在乡村契合和自身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制约性。结合脱贫山区农村社会组织的现状、问题及作用,探析增强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对策,通过加强党政赋能、创新组织体系和强化组织衔接等措施推动农村社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进而完善其在稳定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推动与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85.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深度贫困县脱贫进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地区脱贫压力、脱贫状态和政府响应等脱贫进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到2020年,四川深度贫困县整体性脱贫目标可达成;(2)深度贫困县脱贫基础与脱贫速度各异,脱贫进程呈现"集中+分散"的分布特征;(3)深度贫困县内部脱贫进程不均衡,脱贫面临潜在挑战。脱贫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应加快由脱贫速度向脱贫质量转变,引入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重点谨防"暂时脱贫"陷阱,将重心放在稳定脱贫,注重巩固脱贫成果和脱贫质量;而脱贫基础较弱的大凉山彝区现阶段仍需聚焦脱贫速度,依靠经济发展的益贫作用打破深度贫困陷阱。在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县的同时,还需细分片区内部差异,避免"平均主义"倾向和行动趋同,提高政策瞄准度。  相似文献   
86.
回顾了顾客忠诚概念及研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游客忠诚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对其组成部分进行了解释。认为应以动态的、综合的观点研究旅游地游客忠诚,全面考虑影响旅游地游客忠诚的因素,并引入关系视角对旅游地游客忠诚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7.
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之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由于缺乏深入研究旅游地演化背后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性使得相关成果一方面很难辨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个案争论,另一方面,将诸多系统科学理论借鉴和引入到相关研究当中,表现为流派众多、观点不一的前范式阶段.就现状而言,其理论研究尚未从多学科、不同理论流派的借鉴与吸收过程中跨越到建立基于跨学科视角的自有研究思维、方法与理论体系阶段.有鉴于此,本文以系统科学探究方式为指导,一方面追溯旅游地构成要素最基本关系之根源,以确定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概念及其特性;另一方面,从构成要素的微观层次关系追溯到系统宏观层次关系,以探讨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体系研究之基本问题,其中包括:①探寻旅游地复杂系统的内涵及其特征:②在构建基本概念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对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机制及其规律性给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8.
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变迁的演进论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关系实则是一个随旅游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变化而动态演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容易产生摩擦冲突的复杂过程.现有理论研究虽从多种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但基于构成论意义上的静态、机械逻辑分析与演绎体系使得对其关系的考察背离了真实演化状况,并且研究成果多以个案分析为主,仅对旅游地利益主体微观、局部关系进行考察,尚未从宏观整体上建立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演化的研究范式与共同纲领.本文正是在关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现今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辨析其研究现状与不足,提出以旅游地演化理论为指导,从时空角度动态审视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性、演示其关系的演化轨迹与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演化理论研究框架,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89.
基于拐点理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客观上又受到生命周期的局限.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并且很难排除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客观上要求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系统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拐点"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中"拐点"特征和旅游地发展水平变化的趋势分析,将影晌旅游地生命周期变化的因素用数学模型来表示,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系统,并对预警的原理和预警的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效应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即通过对旅游地发展速度的正确分析与预测,得出不同类型警情旅游预警信号,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预警方法和保障.  相似文献   
90.
构建纳入旅游资本的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1550份农户调查访谈数据,从自然、物质、金融、人力、社会和旅游资本6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量化评估,采用K-means聚类、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刻画案例地农户生计资本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差异较大,社会和金融资本在农户生计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贡献最高,自然资本的贡献度最低。(2)莫高镇农户生计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与依赖性,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各行政村农户生计资本与其地理区位具有较强的耦合性。(3)莫高镇农户生计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现象,局部表现为稳定的高低值区双向集聚,高低值差异明显;金融和自然资本主导高值集聚,旅游和物质资本主导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