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594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81.
自然滩地型湖滨带是湖滨带修复的基本参照类型.自然滩地型湖滨带的陆向辐射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湖泊最高水位线向陆域延伸一定范围的区域.陆向辐射带有水陆生态交错带的复杂性、过渡性,致使其宽度难以界定.为了探索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的界定方法,以太湖、长潭水库和下渚湖为例,基于对湖滨带空间结构特征的理解,以湿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计算平方欧氏距离(SED),采用移动分割窗技术(MSWT),界定上述湖泊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并对影响宽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长潭水库、下渚湖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分别为15~19、19~31、17~21 m.对陆向辐射带宽度与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表明,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与土壤营养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与湖滨带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1),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研究显示:移动分割窗技术可用于界定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的主要因素,陆向辐射带坡度通过影响土壤含水率,进而影响湿生草本植物分布,是自然滩地型陆向辐射带宽度的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2.
为研究破碎带对断层活化的影响,选取破碎带宽度、岩石内摩擦角、粘结系数及抗拉强度作为破碎带的特征参数,采用FLAC3D模拟工作面推进对断层的影响,借助正交表确定模拟方案,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此研究影响断层活化的破碎带特征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破碎带特征参数对断层活化的敏感性主次顺序为破碎带宽度﹥岩石内摩擦角﹥岩石粘结系数﹥岩石抗拉强度,且断层破碎带宽度越大,岩石内摩擦角越小,断层活化可能性也就越高,而岩石粘结系数与抗拉强度对断层活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83.
为研究不同宽度的断层破碎带对防水煤柱留设的影响,通过对断层活化进行力学分析,得出断层活化的必要条件是断层带内岩石的黏结系数小于等于临界值Cmax,且断层带所受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是影响该临界值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破碎带宽度的数值模型,对断层活化及煤柱留设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距断层60 m内时,由于黏结系数临界值Cmax的迅速减小,断层活化危险性显著提高,且断层破碎带宽度越大,断层越容易发生活化;通过分析采场塑性区分布图,得出煤柱临界尺寸随破碎带宽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规律。研究结果对断层合理留设煤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4.
针对“一带一路”的陆路部分(即古丝绸之路)所经区域的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尤其是针对大地震及相应的灾害链。穿越陆上丝绸之路的40度纬线地带是一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沿着它易呈现震中定向迁移和在不长的时间内大地震发生的遥相关。陆上丝绸之路的灾害链主要是旱-震链,高山峰指标与大震发生的位置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丝绸之路所经地带的安全都是有意义,也对丝绸之路上国家的安全合作有学术指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5.
湖滨带生态退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滨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湖泊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非常重要的过渡带. 根据湖滨带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湖滨带生态退化过程归纳为渐变退化、间断不连续退化、跃变退化、突变退化及复合退化5种类型. 系统自然退化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而人为干扰往往带有冲击负荷与胁迫压力.人类对湖滨带生态退化的影响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加强,对湖滨带生态退化的影响深度、范围也明显增强. 在文明初始阶段,人类对湖滨带处于被动适应及竞争利用的状态;文明成长阶段,人类开始对湖滨带进行主动开发及可控利用;在文明成熟阶段,从对湖滨带单纯开发利用拓展为发挥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湖滨带生态退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资源萎缩、洪水灾害损失增加、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学价值丧失、影响水文化的历史传承等. 研究湖滨带的退化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认清湖滨带自身的发展规律,识别湖滨带退化的驱动因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保护湖滨带、修复退化的湖滨带或提出减缓湖滨带退化过程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386.
秦岭北坡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北坡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由于开发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近年发展较缓慢。本文在综合分析其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秦岭北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87.
以九龙江河口湾区为研究区域探寻受人为干扰严重的河口湾区DMS排放规律.2001年冬季采样调查发现在九龙江河口和湾口区叶绿素、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呈现出区域差异,海水DMS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平均浓度分别为101.0和242.1 ng·L-1.随着海水盐度从低到高,DMS浓度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DMS高值出现在九龙江最大浑浊带的河口峰面处.  相似文献   
388.
本文针对油气管道开孔封堵中夹板阀在工程现场无法开启的情况开展措施研究。本研究中的夹板阀一侧隔绝着7 MPa压力的成品油,现场风险巨大。为了成功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采取在线部分解体阀门的方式,并设计了专用的简易龙门架箍紧阀门,在保证阀门密封严实的安全前提下,实现了“以拉代旋”的方式安全开启了阀门,保证了后续开孔封堵作业的顺利进行。该方式虽是一种临时性的针对性研究,但其基于阀门现有结构的解决问题思路,希望能够对油气管道应急抢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9.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是旅游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本文选择长江旅游带9省2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A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2类共计4 729处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分布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旅游带总体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均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总体旅游资源沿北纬30°线、G318国道以及沪昆、沪汉蓉高铁等交通主干线分布趋势明显;高级别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沪汉蓉及沪昆高铁沿线及其中间地带;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聚在长江以南的长江三角洲、古徽州地区、滇西北地区以及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依据得出的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和分布规律,建议依托长江水道、G318国道和沿线高铁,打造东西向快速旅游通道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政策优势,联合多方组织机构形成跨区域旅游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390.
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消落带坡地的自发农用较为常见,消落带的这种利用方式可能加剧养分流失并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库区2011~2013年3个落干期消落带农用坡地的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素形态与浓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消落带农用坡地侵蚀模数为1 443 kg/(hm2·a),落干期内坡地平均径流量为230 mm,径流系数为0.58,其中壤中流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7%.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时,地表径流、壤中流中TN平均浓度分别是4.85±0.85、20.73±2.05 mg/L,落干期地表径流(泥沙)和壤中流的TN流失量分别为6.63± 1.19、35.22±3.38 kg/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2.2%、11.7%.可见,随壤中流流失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使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TN流失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48%,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消落带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建议消落带农用地氮肥进行减量施肥,使其既不影响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氮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