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5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近日,梧州市安委办组织市应急、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成立3个联合督查组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全方位保障梧州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平稳复工复产。督查组采取重点指导和实地检查的方式,对7个县(市、区)的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和17家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抽查。  相似文献   
122.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从4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本质的创新是改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和谐关系,中国将人口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是跨世纪的国略。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揭示了人口、环境与发展变得和谐的现实可能性;判断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可由5个基本要素衡量,其社会应具备5个特征,以朝着更加均衡、和谐、互补的方向进化;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矛盾是持续圈与行为圈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生态观念为基础,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了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中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必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论述了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特点与评价重点。  相似文献   
124.
海南省农业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OdumHT创立的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海南省农业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环境资源对农业的贡献很大,环境资源能值占能值利用率的30%,高于全国平均值(13%);净能值产出率为1.27,高于日本和意大利,可以作为一种能值来源;农牧渔业产品的宏观经济价值远大于市场价值,农业生产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环境资源无偿投入;环境承载指标为2.44,远低于日本和意大利,环境压力较小,发展潜力很大。进而提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25.
韦倩 《环境》2004,(5):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既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生态银行”以特有的“分散-集中”理念、三方主体和“资源-资产-资本”三级交易流程为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迈出创新之步,在符合保护优先原则的基础上,未超出立法边界,具备规范化的制度支撑。目前中国“生态银行”的发展总体上停留于地区之间的交流,多元化的试点运作模式致使称谓略显杂乱,依托于政策支持的试点推广方式导致其在制度与实施层面的规范性欠缺。尤其是模糊的法律定位为“生态银行”的规范化带来前提性障碍,在其影响下法律表达不清、法律依据不足、保障措施不力的三方面困境阻碍了这项有益经验的制度建构。“生态银行”不仅承载着利益衡平的使命,是在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有机结合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宜制度,还符合环境立法体系化、精细化的阶段性要求,是以适应性立法实现环境法规范性与功能性动态平衡的理性选择。故应在正确认识“生态银行”法律属性的前提下,将“生态银行”优先纳入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归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予以特色规定,作为一项制度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生态银行”的制度建构应采用“整体思路+路径展开”的方式,遵循“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银行...  相似文献   
127.
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郑  张建新 《四川环境》2005,24(4):97-98,102
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使用的现状和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经验加以研究,最后对如何合理的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加以应用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仍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疫情显著降低了短期排放水平,但是经济恢复政策和疫情发展形势的不确定使得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判断变得复杂,碳排放是否会反弹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造成挑战,已经投入运行的全国碳市场能多大程度发挥政策效果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首先定量评估了疫情对经济和环境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基于此分析疫情后全国碳市场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疫情造成中国经济活动以及碳排放短期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长较基准情景下降3.84%,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较基准情景下降4.47%和5.12%。但是,接下来的十年内,GDP会逐渐恢复至基准情景,累计碳排放较基准情景增加0.06%。在没有其他气候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疫情带来的短期减排效应不足以保障中国各项气候目标的实现,落实碳市场政策十分必要。疫情之后启动全国碳市场,可以促进投资、减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到2030年,能源消费将下降7.44%,碳排放下降10.49%,碳价为229.73元/t。国外疫情若在2021年还不能得到控制,将会继续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使得中国GDP损失略有提高,但不会改变国内疫情之后经济恢复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9.
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区别于传统资源承载力的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分别以全国和国内同等城市--上海作为参照区对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而提升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对北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0.
自然资源由于其较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而使其因代际问题所导致的私有市场失灵比一般的产品严重,原因是自然资源代际利用中当代人都倾向于最大限度使用资源,从而引发自然资源“公地悲剧”问题比一般产品严重。再生自然资源虽然在代际利用中的利益冲突比非再生自然资源低,但代际问题所带来的市场失灵依然存在。因此,再生自然资源的代际可持续利用需要政府依据其经济特性进行一定的规制,制订出合理的使用制度。以渔业资源为例,在沙发尔(Schaefe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法,分析了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利用中的成本与收益,提出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使用的制度安排和优化措施,包括边际成本动态规制、明确界分所有权、实施可交易配额和公共补偿性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