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77篇
综合类   827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51.
952.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全球的发展观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围绕人类社会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从辩证角度分析了稀缺性的概念与内涵,研究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征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要素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干预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进而补齐短板,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稀缺性既是发展的经常性阻力,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本身是不可消除或者不会“稀缺”。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基于不同阶段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发展的诉求梳理分析稀缺性类型的变化过程:农业文明时期的稀缺性表征突出表现为劳动力不足,人类开发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滞后、自然资本呈现盈余状态。工业化过程中的稀缺性表征则表现为技术能力不足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技术型劳动力的配置或自然资本的转化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的稀缺性则以自然资本的短缺为核心,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造资本开发的需求,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以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为核心的生态稀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表征生态稀缺性现象,分别从全球和中国讨论了近现代生态稀缺性的时空特征。基于如何保持资本丰度的需求,分析了生态稀缺性未来演变趋势及影响:理性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把合适比例的自然资本转换为人造资本,通过人力资本提升自然资本转化能力,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预留足够的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953.
为探究高强度旅游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水理化参数的演变特征,以重庆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水房泉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旅游旺季(冬季)对水房泉中各理化指标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水房泉在旅游活动高峰期前表现出自然背景条件下的水质特征,各理化指标波动较小;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水中的pH值、电导率(SpC)、溶解氧(DO)、浊度、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二氧化碳分压(pCO2)、Ca2+、Mg2+、HCO-3等均产生了显著的波动。旅游活动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微生物所需的有机质,以及硫酸和硝酸等酸类污染物,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碳酸与酸类污染物一起会加剧岩溶地下管道的溶蚀,使地下水中富集碳酸盐岩溶蚀物Ca2+、Mg2+、HCO-3等(浓度增幅分别为10%、22%、26%);同时因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不同,导致高峰期间水房泉中的K+、Na+、Cl-、PO3-4、SO2-4的上升幅度均比其余水化学参数大(浓度增幅分别为257%、273%、286%、750%、93%)。大量污水的注入亦导致了地下水中SpC上升,DO下降,水体净化能力变差,水体更容易遭受污染。根据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其理化指标演变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研究综合表明了水房泉流域地下水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响应极其迅速、敏感,易遭受污染。  相似文献   
954.
《环境影响评价》2018,(3):104-10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活动限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955.
张露  姚斌 《火灾科学》2018,27(4):230-235
火灾时超高层住宅楼的内天井会形成"烟囱效应",烟气可能通过面向内天井的开启窗户进入四周住宅。利用FDS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火源位置、火源功率和内天井的高度、长度对超高层住宅楼内天井自然排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位于内天井四周某住宅时,若住宅内喷淋系统有效,内天井四周其它住宅不会达到危险状态。火源位于内天井底部时,4.0MW的火灾可能会使内天井四周其它住宅受到火灾烟气影响,达到危险状态,此时内天井四周其它住宅到达危险时间与内天井高度满足二次增长函数,到达危险时间随高度的增加趋于稳定。内天井长度d存在临界值,d≤10m时到达危险时间与内天井长度满足二次增长函数;d10m时到达危险时间接近稳定值。  相似文献   
956.
957.
本文探讨了落地原油与大庆草原植被关系,阐明了土壤中石油在2000-4900ng/kg时对羊草植物体中营养物质的合成无影响,且植物体对石油有机污染物有吸收和贮存作用.  相似文献   
958.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者,突出强调了人对自然的能运输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是:人类一方面由于正确地认识了自然界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了改造的胜利,消解了人和自然的对立;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从而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95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植被破坏严重,沙丘活化明显,是新疆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地区之一,一般缺乏地表水补充,其沙丘的水分状况便成为植被生存和恢复过程的关键条件。为掌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活化沙丘水分状况,并在其上恢复自然植被,对植物生长期内沙丘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并采用当地采集的梭梭、白梭梭种子进行植被恢复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沙丘表层存在干沙层,沙丘中部和下部存在稳定湿沙层,处在距沙丘表面60 cm以下,且厚度超过100 cm,具备植被自然恢复的基础,干沙层的形成速率和风蚀是制约活化沙丘植被自然恢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60.
对5种大气自然降尘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与表皮葡萄球菌相互作用后各培养液中pH值、葡萄糖(GLU)、电解质以及Mn2 、Zn2 、Fe3 、Ni3 等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以比较粉尘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状对试验目标菌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SEM分析对粉尘与细菌作用过程中细菌形态和界面作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大气尘粒所含化学成分不同,与细菌作用后离子溶出量也不完全相同;Ca2 或Mg2 含量高的大气尘粒能使表皮葡萄球菌数量增大并增加其对GLU的利用;粉尘颗粒越小,越易与菌体结合;另外,粉尘颗粒形状的不规则性也大大增加了其与菌体间的膜界结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