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21.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信息及其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产业的形成是在传统经济增长观主导下的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它对自然资源与环境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结发展要求调整信息硬件业、软件业一内容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2.
论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是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法制的最佳方案选择。本文以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提出了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原则,并对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进行了具体的框架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23.
祁连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开展该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指导地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要素,根据“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存量后流量、先分类后综合”的编制原则,构建“总表—分类表—扩展表—底表”的报表体系,对祁连山区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果显示:青海祁连山区自然资源资产自2011年以来稳中有增,2011年、2015年和2017年总资产分别为91 672.31亿、91 674.95亿、91 698.19亿元,其中,土地资源资产占99%以上,其次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林木资源价值最小。所构建的报表体系及核算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乃至青海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4.
环境指标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对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环境指标的研究 ,特别是对于PSR概念模型、联结宏观经济与环境的指标、有关自然资源消耗的指标、与空间特征相关的环境指标以及环境指标的整合 5个方面 ,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同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25.
论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经济学至今没能成为一门成熟学科的首要原因在于学者们对其研究对象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在研究对象的外延和内涵上,没有划清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其二,把资源经济学变成自然资源有效配置或利用经济学。作者根据人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经济系统形成的7个交叉系统,把资源经济学与6种相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区分开来。进而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把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划分开来。还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概要界定,从总体上分别概要地界定了三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认为资源经济活动是资源经济本质、资源经济运行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26.
真实储蓄率(GSR)——衡量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以计算苏州市1991~2001年真实储蓄率(GSR)的时间系列为案例,开发了以GSR衡量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法.对中国的6个城市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得出其年均GSR大小排序为苏州23.6%,广州18.9%,宁波14.7%,烟台13.1%,扬州11.7%,三明7.9%.GSR考虑了经济活动带来的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和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作为衡量生态城市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27.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与区域资源学,其中,综合资源学可以续分为7个资源学科,部门资源学可以续分为9个资源学科;理论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通论,区域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在具体区域的实际应用,都可做出进一步续分;由此提出了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发展的三维结构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专业设置、学位体系与课程设计,提出整合现有分列的资源科学研究内容,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列资源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门类;高等院校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资源科学之下可以设立资源科学、资源技术与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动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高级资源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728.
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框架的探讨对于推进我国不可再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技术的形成、指导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开发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有着明确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国际通用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了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术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该框架以实现国家矿产资源资产摸底和官员环境绩效评估为目标,函括了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则,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相关交易和事项的具体指向,资产负债表的实物量账户和价值量账户的内容和归类,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具体编制流程,以及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示意等内容。具体而言:首先,本框架指出了矿产资源核算应坚持复式记账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其次,框架明确了会计主体为矿产资源的所有者(即政府),会计要素中的资产指的是由政府辖区控制的矿产资源,负债指的是政府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从生态系统中"借"的其他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能源资源等)和生态服务(清洁的空气、水循环、气候调节等),这是本框架区别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所在;再次,框架确立了矿产资源开采涉及的六大相关交易和事项,并据此设立了五类实物量账户和三类价值量账户,其中特别构建了集"生态系统服务"、"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三位于一体的"生态成本"和"生态负债"账户;最后,框架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的六大相关交易和事项,以及明确的以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为区分的会计账户,具体展示了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具体编制流程,并形成了最终的资产负债表示意。除此之外,本框架还提供了如何将实物类账户价值化的方法,特别提出了可用资源租金的净现值方法测度没有直接市场价格的非生产性资产的当前价值。该框架虽然是以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但其基本思路和技术也适用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资产负债表编制。  相似文献   
729.
7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