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07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15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5篇 |
废物处理 | 428篇 |
环保管理 | 645篇 |
综合类 | 4571篇 |
基础理论 | 275篇 |
污染及防治 | 1023篇 |
评价与监测 | 218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265篇 |
2022年 | 287篇 |
2021年 | 318篇 |
2020年 | 233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213篇 |
2016年 | 228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411篇 |
2013年 | 306篇 |
2012年 | 314篇 |
2011年 | 320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317篇 |
2007年 | 365篇 |
2006年 | 361篇 |
2005年 | 361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273篇 |
2001年 | 232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2020年辽宁省中部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臭氧监测数据,分析辽宁中部臭氧污染特征。对比扩展综合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式未来24 h臭氧预报数据定性、定量评估模式对辽宁中部7个城市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20年辽宁中部城市中210800,210100较高,210500最低;6月、7月各城市臭氧浓度最高,每日臭氧最大小时值在14:00—16:00之间出现最多。全年预报评估,CAMx模式对7个城市冬季存在明显低估;城市210800预报落在合理范围内最高达到98.4%。7个城市的冬季预报,城市210300的春季、夏季预报,210500的秋季预报效果较差,未达到O3-8 h预报准确性的要求,其他季节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2.
当进行高浓度废液纳滤膜分离工艺设计时,必须首先进行纳滤膜分离工艺试验,通过工艺试验确定:纳滤膜型号,完成膜的筛选工作;确定纳滤膜分离规律、分离模型、膜污染规律。利用获得的数学关系式确定主要操作运行压力、浓缩液流量、膜面积、组件数目、膜组件排列方式、冷却循环系统设计、纳滤膜污染的预测与清洗系统设计。纳滤膜清洗系统与自控系统应该根据试验结果并考虑纳滤膜生产商提供的数据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3.
44.
从现场施工的实际出发,为主蒸汽管蠕胀测点焊接提出了采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合理的焊接工艺,为以后类似的施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5.
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采用两级物化-电解-吸附工艺对高浓度阳离子染料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再与低浓度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混合生化处理,总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均可达到99.9%以上,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89-96
文章基于芜湖市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芜湖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2019年芜湖市由O_3导致污染天数占比高达54.9%,O_3已成为影响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但以轻度污染(91.1%)和中度污染(8.7%)为主,极少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0.2%)天气。2019年各县(市)区O_3第90百分位浓度范围为172~196μg/m~3,整体呈"周边高于中心"的空间分布规律,湾沚区、繁昌区和无为市的O_3浓度相对较高。季节上呈夏季(195μg/m~3)秋季(166μg/m~3)春季(159μg/m~3)冬季(85μg/m~3)的分布规律,逐月O_3浓度呈"倒U型"分布,5-9月为O_3污染的高发时段。日变化O_3浓度呈典型的"单峰分布",在16:00左右达到峰值;NO、NO_2和CO浓度则呈"双峰分布",在08:00和20:00达到峰值。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均是影响芜湖市O_3浓度的重要气象因子,O_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系数分别为0.58和-0.56。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更加有利于O_3的生成与积累,当气温为25~40℃,湿度为20%~60%时,易出现O_3超标现象,超标率为41.0%~71.8%。当风速为2~4 m/s,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及西南方向时,O_3浓度相对较高,各地O_3浓度高值所在风向与前体物高排放企业分布方向呈高度一致性,东北、东部及西南方向的污染源排放对芜湖市臭氧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7.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特点,采用生态氧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工程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重点分析了运行效果和去除机理。数据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系统出水COD,BOD5,NH3-N和TP平均分别为14.4,3.4,0.84,0.19mg/L,平均去除率均在6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48.
通过臭氧预氧化降解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DOM的氧化效果以及微滤(MF)膜污染的缓和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臭氧氧化过程中光谱参数变化的规律,进而提出一种通过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最佳臭氧投加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技术能够将中等分子质量的芳香类DOM转化为低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对应的UV254去除率最高可达90.34%,从而显著改变了MF进水的光谱特性。此外,臭氧预氧化还显著缓解了DOM造成的膜污染,膜污染指数(FI)最多可降低51.49%。根据上述结果可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用于确定臭氧预氧化-膜过滤工艺最佳臭氧投加量。根据层次分析法,对SUVA254、FI和臭氧利用率3个客观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以满足不同饮用水厂的需求。此外,模型分析中可用光谱斜率作为SUVA254的替代参数,特别是S275~295 (R2=0.979 7),用UV254作为FI的替代参数(R2=0.879 9),进而简化模型系数的获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水厂在实际应用中优化臭氧投加量、综合提高水处理效果、缓解膜污染并降低运行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50.
采用加压溶气气浮—两级A/O工艺处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生产废水。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出水COD平均为79mg/L,氨氮质量浓度平均为13.6mg/L,SS平均为17mg/L,各项指标均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