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7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深入,继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当前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安全生产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件大事,对实现企业优质高产、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企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情况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薄弱环节.因此,对待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工作,是企业员工每时每刻都要关心的大事,必须努力地做好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决不能有一点点儿的麻痹大意.  相似文献   
112.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自成立之初,即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旗舰企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践行者,地方环境、跨流域跨区域治理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绿色生态圈的打造者和节能环保领域的“智库”。  相似文献   
113.
秦书生  付晗宁 《环境保护》2013,41(15):36-38
绿色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各阶段引入生态观念,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朝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色技术做支撑,走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需要从环境支撑策略和企业策略两方面入手,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4.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9):53-53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4日首次审议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与199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现行《节能法》相比,修订后的《节能法》在法律调整范围和可操作性上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5.
正1、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2、大力节约资源。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3、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4、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绿地花木。5、提倡垃圾分类。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6、郊游及远足自备垃圾袋,做到文明出游。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针对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沿海滩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文章结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7.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目前的税收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鼓励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作用,但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调节力度不够,因此应调整现有的税收政策,使经济主体在税收政策引导下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8.
国家“十一五”(2006—2010)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时至今日,“十一五”规划已经完成过半。本刊就循环经济的有关问题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9.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0.
声音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4):I0006-I0006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