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王芳  高倩  贺晟晨  王远  陆根法 《四川环境》2010,29(6):102-106
借助绩效评价理论探索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尝试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嫡值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开展研究试点。通过对苏州市1997~2008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年来苏州市循环经济绩效水平呈U型发展趋势,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未来在提高低能耗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纺织业综合能耗、提高工业电力利用率等方面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对于苏南同类城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TOPSIS方法较好地避免了主观因素在综合分析过程中的影响,但无法就各评价因子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影响途径等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需注意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72.
根据对酸雨现状及十年变化趋势分析,苏州市十年间酸雨污染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全省亦处于前列。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因子。从气象条件、能源消耗、污染源排放、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对酸雨污染变化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苏州市酸雨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3.
利用苏州市2005—2010年土地利用以及能源消耗数据,对苏州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0年苏州市碳排放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并根据结果提出了关于减少碳排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4.
苏州市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1—12月,对苏州市区黑碳气溶胶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区黑碳平均质量浓度为3.3μg/m3,且季节变化明显,即夏季的平均浓度最低,秋末、冬初、春末时段黑碳浓度易出现高值,其分布规律与春季秸秆焚烧、秋冬季逆温雾霾时期相吻合;与周围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排放有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谷值,一般在每日的6:00—9:00、18:00—20:00出现高值,低值则出现在午后12:00—15:00;与国外城市相比,苏州黑碳浓度偏高,但与国内城市(北京、天津、沈阳、本溪)相比,则浓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京杭运河苏州段经过的行政区的重点监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54家重点监控企业涉及十多个行业,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排放量较高,分别为17 057 t、1 261.5 t、32.89 t、1.467 t。等标污染负荷比统计得出,吴江区、吴中区、高新区为重点监控区域,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石油类为重点监控污染物,纺织印染、化工生产、电子产品信息制造、金属制造为重点监控行业。46家污水处理厂出口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7 614 t、1 252 t、2 761.9 t、107.7 t,排放量较高且直接排入运河,也应将其划为重点监管区域。  相似文献   
76.
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有机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GC/MS的分析方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四个河段的表层沉积物所含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的总化学好氧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丰度含量。结果表明,四处河段的底泥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污染,每处河段均检验出了超过 100种的有机化合物,COD在20,000mg/kg以上。  相似文献   
77.
自2000年到2011年,上海市开展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郊区万河整治、太湖流域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水环境治理行动。但是,上海的多数区县水质仍然未能达标,水质性缺水的困境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非工业废水排放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78.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9.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协调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国内生态城市建设高潮的掀起,生态经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发展状况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在此讨论了经济生态化的内涵,认为经济生态化水平应从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结构、生产效率、发展潜力、循环程度等几个角度来衡量,并构建了经济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八城市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操作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经济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八城市的经济生态化水平排序依次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宁波、杭州、常州、扬州.最后,分析了造成这种排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苏州河进行综合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提出苏州河水环境系统是由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和水资源利用人工循环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综合整治必须引进或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文章对如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构想,即一个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模式:“污染源-GIS-水质模拟-治理规划-工程措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