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639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燃煤二氧化硫释放和钙基脱硫剂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中通常含有硫,硫燃烧后生成的SO_2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最主要污染源之一。国家新颁布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了关于燃煤SO_2控制限值的条款,因此降低燃煤SO_2排放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一、硫在煤中的存在形态和含量 煤中的硫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一般可分为可燃硫和不燃硫二类。不燃硫主要是硫酸盐硫(S_(I.Y)),通常是石膏,有时还含有绿矾(FeSO_4·7H_2O)等。可燃硫包括有机硫(S_(YJ))和无机硫(S_(LT))。有机硫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C_xH_yS_z。可燃硫中无机硫主要是黄铁矿,有些煤含有少量的元素硫和方铅矿(PbS)、闪锌矿(ZnS)等。我国的煤含硫量各地差别较大,通常在0.3%~6.5%之间。全国平均在1.68%左右。 二、SO_2的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32.
对国内外饮用水中HANs类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毒理学试验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其存在于饮用水中可能导致的人体健康危害。结果表明,饮用水中HANs类消毒副产物普遍存在,而且HANs消毒副产物比常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具有更强的三致效应、生殖发育毒性、基因和细胞毒性,通过饮水摄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HANs的检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控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3.
加氯消毒过程中纯细菌物质生成消毒副产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UFC方法对水体中3种常见细菌Acinetobacter junii、Staphylococcussciuri和Escherichia coli进行纯细菌加氯消毒处理,同时考察水中溴离子对纯细菌物质生成DBPs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细菌均为DBPs前体物,加氯消毒生成的DBPs除水合三氯乙醛(CHD)外,生成的三卤甲烷(THMs)物质主要为氯仿(TCM),卤乙腈(HANs)物质主要为二氯乙腈(DCAN).氯仿的生成量与细菌物质TOC浓度无明显关系,但HANs和CHD生成量均随细菌TOC浓度增大而增加.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生成的DCAN和CHD比革兰氏阴性细菌Acinetobacter junii和Escherichia coli生成的要高,说明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可能是DCAN和CHD生成的影响因素之一.Escherichia coli细菌反应液中溴离子(Br-)存在时,除生成CHD、TCM及DCAN外,THMs和HANs中的溴代种类CHBr3随Br-增多而持续增加,相反TCM持续减少.当Br-浓度为4mg.L-1时,TBM浓度增至最高127.9μg.L-1;HANs和CHD生成量随Br-浓度增加先有所增加,随后持续降低至低于检测限;Br离子存在时THMs为主要DBPs种类.  相似文献   
134.
高盐苯胺废水降解菌的筛选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富集、驯化分离筛选到的5株高盐苯胺降解菌对苯胺及实际废水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5株细菌的生长较为迅速,延迟期和平稳期均很短,生长最适温度为25℃,生长的最适pH接近中性。5株细菌对盐的耐受性可达18%,对实际废水的耐受性可达30%。其中3号菌株对苯胺的降解率最高,而22号菌株对实际废水的COD去除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5.
活性炭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活性炭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共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开始阶段,活性炭对各组分的吸附速率均较大,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其吸附速率减慢。活性炭对两组分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均遵循Bangham速率方程,且由于苯胺的分子极性较小,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速率比对硝基苯胺对大。对于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吸附质浓度越大,活性炭对其吸附量越大。混合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浓度越大,活性炭的总吸附速率和吸附量越大。当pH值为4~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性能优,而pH值对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量影响较小。活性炭对两组分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24.21kJ/mol,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反应活化能为54.98kJ/mol,温度升高更有利于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解决废弃螯合吸附树脂堆积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参考了原树脂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资源化处理该树脂的方法。在二乙胺溶剂中,以废偕胺肟型螯合树脂为原料,加入羟胺试剂,使废树脂发生偕胺肟化反应改性为偕胺肟基聚丙烯腈-二乙烯基苯,实现了废树脂的再生。探讨了废螯合树脂改性工艺及吸附性能,在实验中单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二乙胺浓度、盐酸羟胺浓度以及NaOH浓度等因素对偕胺肟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同时对树脂及二乙胺溶液进行循环使用。结果表明,二乙胺浓度为70%,盐酸羟胺浓度为1.2mol/L,NaOH浓度为2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时达到最佳再生综合效能。以Cu(Ⅱ)离子进行吸附效率测试,有效地恢复该种树脂的吸附能力的90%。树脂循环使用四次之后,吸附效率仍能达到6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螯合树脂表征表明,腈基转化成了偕胺肟基团。在废树脂再生的反应过程中,二乙胺溶剂表现为激活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7.
本文研究了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水中钛的实验方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加入量对实验灵敏度影响,最佳显色时间,测定了地表水源地水中的钛。  相似文献   
138.
Surface ion-imprinted in combination with sol-gel process was applied to synthesis a new Pb(II)-imprinted polymer for selectiv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race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prepared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infrared spectra, X-ray di ractomete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 of adsorption trace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n Pb(II)-imprinted polymer. The equilibrium was achieved in approximately 4.0 h, and the experimental kinetic data were fitted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better.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22.7 mg/g, and the Langmuir equation fitte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data. The results of selectivity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electively adsorbed rate of Pb(II) on Pb(II)-imprinted polymer was higher than all other studied ions. Desorption conditions of the adsorbed Pb(II) from the Pb(II)-imprinted polymer were also studied in batch experiments. The prepared Pb(II)-imprinted polymer was shown to be promising for th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race Pb(II) from water samples.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mechanism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9.
硝基苯、苯胺在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中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经拟合后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可决系数分别为R2=0.983~0.997,R2=0.963~0.991(P<0.01,n=5),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其吸附过程与有机质含量和结构有关.硝基苯和苯胺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腐殖酸、易氧化有机质组分和脂类化合物的影响,其中腐殖酸对硝基苯和苯胺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脂类化合物表现为与硝基苯、苯胺竞争土壤有机质结构中的吸附位点,去除脂类化合物后残余物的吸附量增大;矿物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是次要的,吸附容量仅为2.31mg·kg-1和3.63mg·kg-1.硝基苯和苯胺的Koc值分别按如下顺序增加:碱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苯/甲醇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苯/甲醇提取残余物<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碱提取残余物.  相似文献   
140.
缪明烽  沈湘淋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366-2371
钙基脱硫剂孔隙结构特性直接影响到脱硫效果及脱硫剂的利用率,对其空间网络特性的描述将有助于分析SO2的扩散及反应特性. 在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和烧结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固体分解的成核机理,运用Monte-Carlo 方法,建立了脱硫剂孔隙网络的动态生成模型,对钙基脱硫剂分解形成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对生成孔结构的分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动态生成模型,可以给出石灰石分解形成的CaO内部孔隙的微观空间结构,且模拟生成的孔隙网络的分形维数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