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47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1540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158篇
评价与监测   50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钟婷婷  林涛  刘威 《环境科学》2023,44(5):2613-2621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存在于地表水、自来水甚至商业饮用水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以太湖为源头的某大型饮用水处理厂(DWTPs)中研究了14种PFASs的检出和转化.结果表明,共有10种PFASs在水样中被检测到,说明PFASs在饮用水中分布广泛.原水中的PFASs总浓度为127.4ng·L-1,其中最高浓度为全氟辛酸(PFOA, 49.8ng·L-1).预臭氧会导致PFASs的浓度反向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前体物的存在或由短链向长链进行转化导致.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PFASs, O3-BAC在DWTPs的处理过程中对PFASs的去除(20.74%)具有主导作用.O3-BAC作为DWTPs的主要去除工艺,其反冲洗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PFASs,分布特征与原水相似.利用中试装置,对比了5种常见的滤池反冲洗水处理工艺,结果表明,GAC-超滤可以在保证浊度较高去除率(99.08%)的基础上,吸附并截留一定量的PFASs.从三维荧光分析可得,GAC-超滤也可去除大部分荧光微污染物,对于原水含有较高浓...  相似文献   
942.
水环境中阴离子的快速便捷检测对评估流域水环境污染、提出相关流域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以镧系金属离子Eu3+作为配位金属离子,采用水热法与2,6-吡啶二羧酸合成镧系配合物,对水环境中9种常见阴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配合物吡啶二羧酸铕[Eu(DPA)3]在水中具有良好分散性,280 nm激发...  相似文献   
943.
参考水和废水硫化物测定标准,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油田污泥中硫化物含量,硫化物回收率仅为60%左右;而在阶梯式氮气吹扫条件下,60℃为最佳反应温度,样品量在5g以下时吹扫测定,回收率可达80%120%。采用1120%。采用13g石油磺酸盐、3mL异丙醇对含油超过20%的油泥进行乳化预处理,比无预处理或萃取除油预处理时硫化物测定结果更准确;在乳化预处理及0.15mol/L抗坏血酸、EDTA保护下,含油20%以上油泥中硫化物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而含油20%以下油泥不需乳化预处理,经吹扫测定,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通过实际样品平行试验及回收率测定,四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3.34%,回收率在92%以上。该方法平行性好,结果准确,达到油泥硫化物测定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944.
文章介绍了保证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两次检定间隔期间准确性的两种期间核查方法:标准滤光片核查法和标准物质核查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标准滤光片法结果准确,但费用高;标准物质核查法方便,但准确性低。  相似文献   
945.
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分级解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石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离成亲水性物质、疏水酸性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和疏水碱性物质4个组分,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亲水性物质和疏水酸性物质分别占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的49%和29%,是该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主要物质类别.亲水性物质中含有较多的生物源腐殖质类物质,疏水中性物质含有较多的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4种组分的红外光谱图中600~1200cm-1波数的指纹区波峰数量最多,多为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946.
2008北京残奥会期间大气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2008年残奥会期间北京市黑碳(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浓度均值为1.65μg/m3,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质量粒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位于207nm;内混态BC比例平均为56.1%,高于其他国内外城市,说明本地源排放贡献相对较小.随大气边界层高度及本地源排放变化,BC浓度在上午8:00和午夜0:00出现2个峰值,内混态BC比例日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风向风速分析表明,残奥会期间来自五环外未限行区域的机动车排放对市区BC浓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7.
太湖原水中膜污染物质的确定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瑶  许光红  林洁  董秉直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2067-2074
采用混凝沉淀和浸没式微滤膜联用技术处理太湖原水,考察组合工艺中的有机物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分析化学清洗水的有机物组分,以期确定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这类有机物仅能导致可逆污染,而中等和小分子的有机物会导致不可逆污染.此外,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与膜污染关系最密切的2个区域为:λex=230nm/λem=330~350nm (区域Ⅰ)和λex=280nm/λem=300~350nm (区域Ⅳ),其对应的胞外蛋白质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是造成微滤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948.
影响总氮测定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水质分析中总氮测定的实际问题,应用GB 11894—1989《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从总氮测定方法的原理出发,探讨了影响总氮测定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要提高水样总氮分析的准确度,可采用50 mL优质比色管进行消解,选用优级纯的过硫酸钾,消解后的冷却时间需延长至2 h。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2种不同RAD54启动子调控的yEGFP重组报告载体pRAD54 ̄yEGFP和pRAD54S ̄yEGFP,前者启动子DNA为1.8 kb,后者为0.5 kb,分别转入W303 ̄1A酵母细胞,构建2种启动子调控的发光酵母细胞,用不同化学诱变原作用后,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功能发光仪测定酵母的发光强度。结果发现2种启动子调控的酵母细胞的发光强度均与化学诱变原(甲磺酸甲脂、4 ̄硝基 ̄N ̄氧化喹啉和5 ̄氟尿嘧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W303 ̄1A/RAD54 ̄yEGFP剂量效应关系较为明显,产生的最大诱导倍数(5.96、2.19和2.71)明显高于W303 ̄1A/RAD54S ̄yEGFP所产生的最大诱导倍数(2.53、1.50和1.91),可能与启动子序列中转录因子的数量以及转录因子间协同增效作用有关。同时发现,流式细胞仪测定效果明显优于发光仪测定效果。所以在构建RAD54启动子调控重组酵母细胞筛选诱变时,选用全启动子序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0.
以模拟有机生活垃圾为底物,通过实验研究了通风和温度协同控制作用下,填埋短期好氧预处理过程垃圾VS、含水率和有机组分的代谢情况.结果表明,好氧预处理过程VS降解主要发生在反应前期(0~6d),占实验全过程降解量的68%~85%;同时垃圾含水量的15%~26%以渗滤液和气体的形式被去除,并且延长通风时间能够增加后者所占比例.反应前期堆体自发升温到高温状态(50~55℃)比控制堆体温度维持在中温状态(42~47℃)更利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但对粗蛋白降解的影响不明显.而在中温状态下粗脂肪和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更高.继续延长预处理时间至14d,不同通风和温度的组合对VS和水分总体去除差距不大.控制填埋好氧预处理周期在6d并尽量维持堆体温度在50~55℃,成本-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