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植物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丛枝菌根因其独有的性质,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玉米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共生后对土壤铅的耐受效应,采用盆栽方法种植玉米,用外源施加Pb(NO3)2老化15 d后的土壤模拟农田铅污染环境,探讨不同铅含量(0、170、570、970 mg·kg-1)下接种不同AMF[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不接种AMF(NM)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了接种AMF后玉米农艺性状、抗氧化能力及铅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铅污染下玉米菌根侵染率相比无铅污染处理高15.0%~36.0%;接菌玉米的株高增加11.8%~26.8%,叶绿素含量提高3.9%~7.5%,鲜重增加50%;玉米茎叶铅含量显著降低,根系铅含量显著增加,铅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2.
丛枝菌根真菌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及其作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少朋  毕银丽  孔维平  王瑾  余海洋 《环境科学》2013,34(11):4455-4459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丛枝菌根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状况,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对煤炭开采塌陷区退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接种菌根5个月后,接种丛枝菌根促进紫穗槐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提高了紫穗槐根系侵染率;接种区紫穗槐根际土壤中球囊霉素、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显著增加;接种菌根提高了紫穗槐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接种菌根有利于对矿区根际土壤的改良,促进了矿区生态系统稳定,对维持矿区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3.
选用玉米(Zea mays L.)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添加不同粒径猪炭对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效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10%接种量)及添加2.5%猪炭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猪炭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和pH值(p0.05);猪炭显著促进了菌根真菌侵染率,但对玉米根系生物量具有抑制作用.接种AM真菌的同时添加猪炭提高了细菌16S rDNA丰度,且接种AM真菌同时添加粒径0.25 mm猪炭显著促进了土壤PCBs降解率.AM真菌与猪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相对丰度,其中,Planctomycetes与土壤三氯联苯降解显著相关(r=0.049,p0.05),而Acidobacteria与五氯联苯降解显著相关(r=0.008,p0.01).AM真菌及猪炭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了植物生物量和土壤PCBs降解,对PCBs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84.
岩溶区典型灌丛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月明  苏以荣  何寻阳  陈香碧 《环境科学》2018,39(12):5657-5664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法(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岩溶区典型13种灌丛植物根系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探讨岩溶区AM与宿主植物是否存在选择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灌丛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豆科植物显著高于非豆科植物.聚类分析表明,13种灌丛植物均能被AM侵染,不同灌丛植物根系AM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尤其豆科与非豆科植物,但AM群落结构在9种非豆科植物间差异显著而在4种豆科植物间则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影响豆科与非豆科植物根系AM群落结构的因子各异,土壤Olsen-P、p H和全氮是影响岩溶区灌丛植物根系AM群落组成结构的主要因子.研究还表明,岩溶区灌丛植物根系AM与宿主植物具有选择特性,这种选择特性出现在植物功能群的几率比植物种类大,将AM应用于岩溶区植物恢复时,应考虑AM与宿主植物的选择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5.
以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尾矿区土著先锋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黄土与煤矸石基质配比条件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GC BJ09)(A1)、摩西球囊霉(G.mosseae BGC NM01A)(A2)、摩西球囊霉(G.mosseae BGC HEB07B)(A3)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 BGC GD01C)(A4)这4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宿主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侵染强度、孢子密度、根系活力来看,A4是最适合鬼针草的菌种。与对照(4种菌剂混合后灭菌)相比,A1可显著促进地上部Cd吸收;4种菌根对Cu和Mn的吸收-排斥效应均不显著,但接种A3对地下部Cu和Mn以及接种A4对地下部Mn的移除量显著增加;接种4种菌根处理的Ni移除量均显著增加。接种菌根且覆土少(2 cm厚黄土覆于9 cm厚煤矸石上)的处理植株生物量均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7 cm厚黄土覆于4 cm厚煤矸石上)的处理,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的潜力,极大地节约复垦费用。  相似文献   
186.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植物(90%)的根系和生境中。菌根共有7种类型,在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增强对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功能的理解,文章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在全球尺度上研究了不同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树木NPP随菌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AM类型菌根森林的NPP[679.49 g.m-2.a-1(以C计)]要显著高于含ECM类型菌根的森林[479.00 g.m-2.a-1(以C计)];菌根类型的不同对森林树木地上和地下及其各组分NPP的影响和贡献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AM类型菌根对地下NPP的贡献要高于ECM菌根,而ECM菌根对地上NPP的贡献则较大。菌根类型对地上、地下NPP组分的影响分析则表明,AM类型的菌根对树叶和细根NPP的贡献较大,而ECM类型菌根则对树木主干和枝NPP的贡献较大。可见,森林树木总体NPP及其各组分NPP都随着菌根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7.
丛枝菌根真菌对内蒙古草原大针茅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琦 《生态环境》2010,19(2):344-349
使用真菌抑制剂在内蒙古草原开展原位试验,人为创造菌根受抑制和正常两种环境,通过分析菌根侵染率,测定大针茅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等结构指标,分析丛枝菌根真菌对群落结构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群落的菌根侵染率不同,苯菌灵有效地降低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丛枝菌根真菌短期内未能对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产生影响,未能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净初级生产力。但丛枝菌根真菌的存在,会对植物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实现再分配,降低了优势种垄断资源的能力,使群落内物种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趋于均匀,有利于保护关键种,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因此,研究结论为内蒙古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8.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铁尾矿中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尾矿盆栽的方法对接种菌根真菌的大豆生长、菌根侵染率及尾矿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植株生物量,同时可改善尾矿。这2种丛枝菌根与植物间表现出良好的相互依赖性和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取得了明显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9.
王曙光  宫文亮  王效科  刁晓君 《环境科学》2011,32(10):3033-3039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螯合剂、菌根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绿色修复技术,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最具推广价值的超积累植物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活周期长及对重金属积累的专一性,大大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因此利用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的普通植物借助其他的技术辅助的联合植物修复成为了有效可行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对螯合剂和菌根在强化植物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综述螯合剂、菌根在强化植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综述了螯合剂和菌根两者联合在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