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06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分析了蓝藻水华暴发的条件,详细论述了特异性功能光合细菌在蓝藻水华覆盖面治理、蓝藻水华未暴发前治理、内污染源底泥治理、点面源污水治理方面取得的试验成果,并结合对特异性光合细菌的分解技术路线和使用性能的分析得出结论:EPSB生物制剂完全可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332.
圣隆佐 《环境教育》2007,(10):55-56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样的诗画场景如今恐怕很少见到了,从前以水文化闻名天下的巢湖、太湖等南方水域城市如今在蓝藻的肆虐下,已是伤痕累累,病患揪心。将来,孩子临江哭泣,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诗文中的水乡江南,又该如何解释人类是进步还是倒退。蓝藻养在鱼缸里可以与鱼相互依存,而湖泊的蓝藻却变得"疯狂"要吞噬鱼虾独霸水域,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3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硅藻水华爆发趋势加剧,并对水生态及供水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原因并探索高效的防控技术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淡水硅藻水华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少系统性整理.淡水硅藻水华爆发的关键因素为温度、光照、营养盐和流速.在原位防控方面,生态调度和扬水曝气等物理技术较为成熟,低剂量的化学药剂处理效果不佳,而生物方法的实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联合使用混凝剂和助凝剂或氧化剂可以有效去除硅藻,但硅藻水华范围的扩大致使部分水厂未能及时调整工艺,影响制水效率.本文对硅藻水华的成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与蓝藻水华进行比较,并展望后续研究热点,对确保饮用水安全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4.
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海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76-1683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N/P比对铜绿微囊藻(蓝藻)和斜生栅藻(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监测了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氮磷营养盐结构变化,以探讨N/P比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比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一个确定值上,而与水体氮磷的绝对浓度有关,在0.02mg/L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N/P比为4:1~32:1范围内生长速率均较低(0.067~0.074,0.018~0.022d-1),说明受到营养盐的限制;当磷浓度达到0.20mg/L时, 铜绿微囊藻在N/P比为32: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240d-1),斜生栅藻在N/P比为64: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380 d-1);而在磷浓度升高到2.00mg/L时,不同N/P比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均达到最大生长速率(0.24~0.25, 0.378~0.381d-1),说明氮磷浓度均比较充足,N/P比对生长速率已经没影响.可见,氮磷浓度比N/P比对两种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与斜生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对氮磷营养的生理需求和最大生长速率均相对较低,属K策略物种,易在低氮磷浓度下形成优势.梅梁湾在水华暴发期间氮浓度一直远低于水华较轻的湖心区,而磷浓度远高于湖心区,进而导致梅梁湾N/P质量比(低于20:1)在水华期间一直低于湖心区(124:1),低N/P比是蓝藻水华暴发导致氮浓度下降,磷浓度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5.
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次性培养的方式,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期进行人工打捞模拟试验,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藻细胞密度,研究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打捞对铜绿微囊藻的后续生长影响差异很大;在对数期进行人工打捞,铜绿微囊藻仍可以较好地生长,并且随着打捞强度的加大,微囊藻进入指数生长期的时间延长,所达到的种群最大密度呈升高趋势;而在稳定期进行人工打捞,铜绿微囊藻很快就进入稳定期,抑制了其后续生长。藻体内丙二醛(MDA)积累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打捞消除了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的密度制约,延缓了藻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336.
巢湖水华暴发期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性氮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4~10月,连续对巢湖8个样点进行采样,分析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氮形态在水华暴发过程中的变化,估算了水-沉积物界面无机氮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上覆水中NH4+-N含量随水华暴发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溶解性总氮(DTN)含量在水华暴发后明显升高,而NO3--N含量只在水华暴发严重时才明显减少.在大规模水华暴发前(4~5月)上覆水中DTN的主要组成部分是NO3--N和NH4+-N,在水华暴发后则是溶解性有机氮(DON).间隙水中PDTN以NH4+-N为主,其浓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DON在水华暴发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量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物作为NH4+-N的“源”一直由间隙水向上覆水释放,西半湖扩散通量在13.06~32.94mg/(m2·d)之间,东半湖扩散通量在4.54~17.41mg/(m2·d)之间.沉积物-水界面交换是湖泊营养盐重要的补充途径,为水华持续暴发提供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337.
正近期,浙江海宁、海盐两地部分学校暴发诺如病毒,总计有400多名学生感染就医,现查明罪魁祸首原来是受污染的桶装水。桶装水和饮水机的老搭档还可以继续用,不过一定要启动加热键,加热后再喝,诺如病毒就不会兴风作浪了。话说美国的俄亥俄州,有一个诺瓦克镇,1968年,镇上一所小学校,遭遇一种不明原因的神秘腹泻的袭击。2002年,国际上将这些病毒统一命名为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  相似文献   
338.
太湖蓝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治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201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生物调查获取的环境和生物数据,研究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蓝藻分布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如温度、酸碱性、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密度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基本上超出V类地表水指标,主要的超标因子是总氮。总氮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5 mg·L-1和1.65 mg·L-1,总氮在丰水期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丰水期蓝藻迅速生长,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盐。蓝藻仍是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2009─2012年太湖蓝藻的密度随年份无明显变化,但随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蓝藻密度均值为4.87×10^7cell·L-1,明显高于平水期蓝藻密度(1.51×10^6 cell·L-1);太湖东部采样点蓝藻密度明显低于其他湖区。影响蓝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盐,高温、偏碱性和高营养盐含量都会增加蓝藻的密度。蓝藻与其他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蓝藻密度增加促进了枝角类的生长。推荐利用机械打捞和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方法,因为这2种方法可在降低蓝藻密度的同时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太湖蓝藻水华的风险。增加其他藻类和枝角类控制蓝藻水华方法可行性较差:1)蓝藻暴发时期其它藻类对能量和营养的竞争能力弱于蓝藻,难以抑制蓝藻的生长;2)在太湖中增加枝角类可能降低现有蓝藻的密度,但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体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防范生物调控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如其他藻类水华等)较困难。  相似文献   
339.
2013年7月25日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根据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模型研究,在河流中生活的细菌可能变得对抗菌药物三氯生具有耐受性。研究人员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三氯生,这引起了关于其潜在生态影响的关注。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一项人工河流实验来评估该物质如何影响细菌群落。他们发现,三氯生暴露可能引发对该药物的耐受性提高,还可能导致细菌群落组成的改变。蓝藻细菌在暴露于三氯生的情况下似乎仍能茁壮生长,而藻类却出  相似文献   
340.
压力下伪空胞破裂对3种水华蓝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量培养方式,研究了伪空胞的破裂对3种典型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和孟氏浮游蓝丝藻(Plankothrix mougeotii)生长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伪空胞破裂对3种藻光合作用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伪空胞破裂对3种藻的生长影响不同,铜绿微囊藻和孟氏浮游蓝丝藻的细胞生长不受伪空胞破裂的影响,而螺旋鱼腥藻生长初期出现了5 d的延滞期;伪空胞破裂对3种藻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其中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的光合作用没有受到影响,而孟氏浮游蓝丝藻在饱和光强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了12.6%.铜绿微囊藻、孟氏浮游蓝丝藻及螺旋鱼腥藻细胞在伪空胞破裂后恢复较快,在3~5 d内又重新生成了大部分的伪空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