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06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广州市典型中小型水库营养状态与蓝藻种群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启明  侯伟  顾继光  彭亮  雷腊梅 《生态环境》2010,19(10):2461-2467
中小型水库是广州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这类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以及蓝藻种群的动态,于2010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对广州市6座典型的中小型水库进行了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梅州水库、芙蓉嶂水库为贫-中营养型,三坑水库、百花林水库、和龙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洪秀全水库为富营养型,水库营养状态指数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在同一座水库中,水力滞留时间越长,营养状态指数越高;在不同水库之间,营养状态指数与集雨区内人类活动影响有关。6座水库蓝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受水温和水体稳定性的影响,枯水期蓝藻生物量在0.14~171.8μg.L-1之间,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1%~10.0%;丰水期蓝藻生物量在0.013~32.8 mg.L-1之间,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6.5%~97.0%。不同营养状态的水库之间蓝藻的生物量和种类差异明显,受营养盐和水力滞留时间的影响,梅州水库、芙蓉嶂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1~16μg.L-1之间,主要种类为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卷曲鱼腥藻(Anabaena pertuthate)、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粘球藻(Gloeocapsa sp.);三坑水库、百花林水库、和龙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057~32.8 mg.L-1之间,主要优势种为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泽丝藻、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洪秀全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107~2.637 mg.L-1之间,主要优势种为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水华微囊藻、卷曲鱼腥藻。  相似文献   
342.
湖泊是地球上最生动和最美丽的景观,被誉为"地球上的眼睛"、"河流上的明珠".自然和人工湖泊占据了地球表面所有液体淡水的9 0%以上,是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水体,也是世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宝库.湖泊是动态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家园,保留着地球上大量独特的生物.它是内陆水系统极富变化的水体,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情感、精神、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343.
不同压力作用下太湖蓝藻气囊体积分数及上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压力作用后蓝藻气囊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上浮特性,分别采用压力毛细管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压力作用后铜绿微囊藻气囊破裂情况及残余气囊体积分数,以及压力作用后气囊恢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分析法测得太湖蓝藻经0、0.3、0.4、0.5、0.6、0.7 MPa加压后,藻细胞内的气囊体积分数分别为29.52%、5.73%、4.43%、2.71%、2.46%、2.19%,传统的压力毛细管法测得的气囊体积分数为10.93%、1.14%、0.90%、0.27%、0.14%、0.04%.作用压力大于0.4 MPa时,蓝藻因气囊破裂而下沉,沉淀蓝藻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气囊逐步恢复,部分藻类再上浮,在1000 lx光照度、25℃条件下培养8、24、48 h后,藻细胞再生气囊占加压前气囊总体积的比例为31.02%、45.68%、81.05%.图像分析法较准确地测定了蓝藻气囊体积,而传统的压力毛细管法测定蓝藻气囊体积偏小.  相似文献   
344.
Spati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ithin a large mesotrophic reservoir (Miyun reservoir, Nor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in relation to variation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ditions over a 5 month period in 2009. The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as represented by the dominance of cyanobacteria through summer and fall, following with a short term dominance of chlorophyta in late fall, and a relatively high abundance of diatom in October; on the other hand, maximum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recorded in the north shallow region of Miyun reservoir with a higher nutrients level.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of two cyanobacteria genera, the toxin-producing Microcystis and the taste & odor-producing Oscillatoria. Microcystis biomass was in general greatly affected by water temperature and mixing depth/local water depth ratio in this reservoir, while the Oscillatoria biomass in the surface and middle layers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and that in the bottom layer was related with the Secchi depth/local water depth ratio. Abundant Oscillatoria biomass was observed only in late September when Microcystis biomass decreased and allowed sufficient light go through.  相似文献   
345.
蓝藻是荒漠藻类中的主要类群,它能抵御荒漠生境中高低温、干旱、高盐碱、高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的胁迫,蓝藻胞外多糖及胞内的伪枝藻素、MAAs等在抵抗逆境胁迫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荒漠蓝藻抗逆性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荒漠蓝藻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46.
张卓  宋志尧  黄昌春  俞肇元 《环境科学》2013,34(7):2603-2610
采用数值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水藻扩散模型定量研究了沉降、扩散、生长、死亡、水深等因素对水藻生长状态的影响,提出初步判断水藻生长状态的判别标准.针对以往研究中对于水藻生长率、垂向紊动扩散系数垂向均匀假设过于简化,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本文分别研究了考虑光照条件下、营养盐限制条件下以及垂向扩散系数非均匀条件下,对于水藻生长状态以及水藻暴发判别标准的影响,结果发现光照引起的"遮蔽效应",营养盐的"通量限制"都会促使水藻由暴发或衰减状态向平衡状态发展.垂向扩散系数的分布形态对水藻生长状态影响大小受l/H(真光层深度和水深比)的影响,只有当水深较大时,即l/H较小时,应考虑垂直扩散系数垂向分布不均的影响.因此对于水深较小的宽浅湖泊,垂直扩散系数的形态变化对水藻生长状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7.
洱海水华蓝藻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洱海水华藻类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报道了洱海水华蓝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共计3属12种,并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进一步讨论了近年来洱海藻类水华的发生特征和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348.
试论太湖富营养化的发展、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述了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发展与现状,并从多方面提出治理对策。首先要多角度控制污染源.其次要尝试蓝藻打捞、底泥疏浚、生物调控综合治理,最后要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改革太湖流域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为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49.
生物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反映环境问题、敏感性强等优点。本文从应对太湖蓝藻危机出发,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中生物生态监测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的新理念,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环境监测领域生物生态监测发展的具体思路,以此来推动生物生态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50.
太湖与巢湖水华蓝藻越冬和春季复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太湖、巢湖水华蓝藻的越冬和春季复苏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从秋季11月时蓝藻大量下沉进入底泥越冬,到次年5月后底泥中的蓝藻开始复苏进入水体.在11月~次年5月的越冬过程中,底泥中的蓝藻保持增长,其中在3~5月蓝藻生长加快.巢湖中蓝藻表现出类似的下沉越冬和春季复苏规律,即蓝藻自11月开始下沉,但巢湖底泥中的蓝藻在3~4月时即开始复苏.本研究表明太湖和巢湖中蓝藻都有明显的下沉越冬和春季复苏现象.太湖不同营养盐湖区蓝藻的越冬和复苏规律相似,底泥中的蓝藻数量在越冬过程中相差不大,说明越冬期间底泥中蓝藻含量与夏季水体中蓝藻数量可能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