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生态模型的开发和相关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作者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选择气候、地表植被、土壤、地形、建设参数五大类指标建立了"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介绍了指标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分析及其计算机动态实现,对我国西北地区管道生态保护模型体系和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2.
为探究多年来中国西北地区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与干旱的关系,基于改进的MOD17A3数据,利用变化率分析、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及GIS分析方法,对200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各省区NPP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PDSI(帕尔默干旱指数)与NPP数据实现了NPP对干旱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NPP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整体上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趋势,但各省区NPP的增幅不同,其中,以甘肃省的增幅最为明显,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其次,青海省再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增幅最不明显.中国西北地区NPP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陕西省中北部,减少区域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中段哈尔克山一带及陕西省中部.PDSI与NPP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国西北地区81.71%区域的NPP与PDSI呈正相关;同时,NPP对PDSI变化响应结果显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NPP与干旱程度变化呈现异向关系,说明人为因素开始成为中国西北地区NPP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200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NPP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增长速率约为0.59 g/m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中部及阿尔泰山一带NPP变化较为剧烈,多年NPP变化率均低于-20%;与此同时,干旱仍旧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NPP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24.
西北四城镇大气粉尘重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气中含有较多粉尘、粉尘听 重金属元素被人体吸收后,可导致一系列疾病,通过对四典型城镇的降尘采样,发现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的粉尘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高;工业不发达的小城镇粉尘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低。西北城镇粉尘主要有毒重金属元素是铅与砷。机动车、燃煤烟尘及工业粉尘是西北城镇大气粉尘有毒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5.
从楼兰城国的消亡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兰是秦汉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部落城国。《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有确切详尽的记载。它在西域占有广阔的领地 ,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中继站。它在秦末崛起 ,兵强马壮 ,西汉初更强盛 ,曾数度遮杀汉使 ,西汉著名政治外交家张骞就曾被楼兰城国扣押一年多。公元前 81年 (西汉昭帝元凤四年 )楼兰城国被西汉王朝降服 ,改名为鄯善。此后楼兰城国和附近的一些部落城国消声匿迹 ,湮没在茫茫沙漠中。最近 ,国家科考队历尽艰辛在罗布泊沙漠腹地找到了它的城址和王族墓地。它们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孔雀河下游 ,大约是东经 90°,北纬 40 .…  相似文献   
126.
西北地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缺水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和计划筹建的部分污水回用工程,探讨了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新技术、新模式。根据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域特征和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作者认为高效低能的污水处理技术,如土地处理、稳定塘和强化一级处理,是适合西北地区污水再生回用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7.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极端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高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西北地区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极端高温的高值区在新疆大部分地区、河西走廊西部、甘肃中北部、陇东南、宁夏北部和陕西,这些地方的高温阈值在30 ℃以上;区域年极端高温频率以1.8 d/10 a的速率显著增多,1970年代中期高温日数发生由少至多的转型,1994年有突变,高温频数有显著的3~5 a周期,目前仍处于高温频发阶段;极端最高气温介于22.5~47.8 ℃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4—10月皆可出现高温,但主要出现在6—8月,其中7月最多。6月高温频率增加最显著,其他月份增加不明显;高温越强,持续日数越长,高温频发的时段也是高温最强的时段。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强度增强。从大气环流合成分析表明,乌山脊、巴尔喀什湖低槽和蒙古脊中高层位置稳定,大气为准正压状态,西北地区在蒙古高脊控制下,有利于形成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28.
鲁西北地区农户家庭农地规模经营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86-2001年鲁西北地区农村固定观察点陵县和阳谷县2个村共80户(1993年以前为120户、115户或141户)跟踪观察资料,对鲁西北地区农户经济活动行为及不同规律农户分布、农户家庭纯收入水平、农地生产率等加以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断流、水质污染严重、农用灌溉水大量浪费,等等.并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因素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冯俊学 《青海环境》2002,12(3):128-130
以历史资料及现代沙尘暴活动的统计数据信息为依据,综合分析沙尘暴在区域中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和形成源地等特征,论证了沙尘暴生成机理,并针对沙尘暴形成的区域特性提出重建生态环境,扼制沙尘暴天气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