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153-116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2.
辽东湾西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调查及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东湾西北部海域2013年9月和2014年5月春、秋两季常规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的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西北部海域的污染呈现离岸递减的分布特征,该海域的污染属于陆源污染,控制陆域污染物的入海将有效控制该海域的环境质量。该海域的春季一类、二类有机污染指数均大于1,部分站位三类有机污染指数大于1,春季的有机污染程度要重于秋季,并且秋季污染指数及污染物与离岸距离呈线性负相关,具有更加规律的离岸分布特征。该海域各海洋功能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均大于1,具有轻度富营养化的趋势。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污染物为无机氮,有机物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为COD。  相似文献   
83.
《环境保护》2007,(11B):21-21
截至目前,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约1158万立方米水量被下泄至下游地区,这是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第9次向下游生态输水。与此同时,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今年已向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成功调水649亿立方米。两大河流下游曾经明显恶化的生态,因上中游及时的“输液”正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4.
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干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节水农业的经验,对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农业具有借鉴意义。在概括总结国内外节水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经验对构建西北干旱区节水农业模式的启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雨养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速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建立节水农业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开辟新水源。  相似文献   
85.
西北太平洋大气海洋对东北亚冷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北亚夏季气温场与全球海温场的SVD分析,得出东北亚冷夏的产生与西北太平洋海温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普查120a来东北亚冷夏年西北太平洋海温距平状况,发现该区域93%为负距平.对1881-1999年西北太平洋海温指数NWP及Nino3.4序列与东北亚夏季气温序列的相关分析得出,西北太平洋海温与东北亚冷夏的关系较El Nino与之的关系要直接得多.从西北太平洋影响东北亚夏季气温的机理来看,西北太平洋海洋与大气环流共同对东北亚夏季气温产生着影响,当夏季西北太平洋吸收的短波辐射较少,海温距平为负,向大气释放的潜热通量较少,而500hPa位势高度场偏低时,东北亚发生冷夏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6.
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滇中高原东南部的禄丰县,东距昆明104公里,西距楚雄83公里,是德胜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0年,占地4000余亩,经过十年的发展,现有员工3600余名,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7亿,利税8.5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
预测了中国西北典型城市西宁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同时分析了西宁的生活垃圾物料流向,从而估算西宁未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西宁生活垃圾管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西宁未来生活垃圾清运量和产生量均呈增长状态,2025、2035年西宁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240.33万、334.04万t,2020—203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71%。在考虑分拣率的条件下,2025、2035年西宁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分别为1.72、2.21kg/(人·d)。目前,西宁生活垃圾分两级分拣回收,一级分拣率为35.11%,二级分拣率为0.18%,填埋率为64.71%。为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建议西宁加强一级分拣能力,特别是加大对纸类和塑料的回收能力;在末端处置上,建议规划考虑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  相似文献   
88.
陕,甘,宁,青干旱序列年表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气象观测资料,事理了近200年西北上省(区)旱涝连年表,并对近200年的旱涝进行了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0年以来出现过三个干旱时期,三个多雨时期,平均10.3年发生一次大旱,4.3年发生一次一般干旱,1991年开始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干旱时期。  相似文献   
89.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全球升温及其幅度的区域差异,必然引起降水在区域分布的变化.文章利用160站点的夏季降水资料,分别计算出各个站点1951-2002年的变化斜率,以展示我国各地在这半个世纪中的降水总趋势变化的区域差异.通过分析发现,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存在着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31°N以北区域近半个世纪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减少,31°N以南地区降水量以增加为主.40°N以北地区的降水变化幅度相对要小得多.区域上,中国西北和东南存在一个降水增多的趋势.中国降水的区域变化,在季风区受季风强弱变化影响;在非季风区,受西风强弱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90.
近50 a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西北干旱区104个站点1961—2010年的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数据和NCEP/NCAR数据,利用K-means聚类分析、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积雪日数大值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地区,西辽河流域、鄂尔多斯高原、天山、塔里木、阿拉善高原地区冬季积雪日数相对较少,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积雪日数基本呈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减少的趋势。2)近50 a,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呈增加趋势,且各区域主要在1984年发生突变现象。内蒙古高原地区内站点冬季积雪日数变化较大,其他分区内站点的冬季积雪日数基本无变化。3)西北干旱区各分区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5、10、25 a左右,其中25 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4)冬季东亚大槽、南支槽的减弱与西风的增强使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增加是导致西北干旱区冬季积雪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