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1.
《青海环境》2009,19(2):F0004-F0004
西宁地区省垣单位“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系列活动中,省环保厅联合省委宣传部、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西宁市环保局等部门共同举办了“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和谐大美青海”环保主题演出活动。现场演出了合唱《绿化之歌》、歌伴舞《我们青海》、男声独唱《咱们老百姓》、《花花尕妹》、现代舞《现代狂歌》、民族舞《吉祥祝福》、小品《妹妹送哥上新疆》、青海花儿《环境保护是心上的话》、  相似文献   
12.
郑红 《青海环境》2001,11(2):72-74
通过对西钢工业废水采用动态沉淀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废水处理后达到回用水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 35 Ma)详细的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对始新世的干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个平行剖面总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均在~39 Ma发生了急剧的~2.5‰变正(分别从-27.5‰和-28.4‰变正为-25.0‰和-26.0‰),结合盆地内耐旱植物麻黄属和白刺属孢粉的百分含量急剧升高,共同指示该时期的西宁盆地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副特提斯海退却导致的水汽输送的减少可能是驱动西宁盆地始新世干旱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长期变冷可能起到了背景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集湟水河流域西宁段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测汞仪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结合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查明了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H g、Cr、Zn、Cu、Cd)污染现状、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使用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五种重金属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5.
《青海环境》2013,(2):110
6月5日,青海省围绕"同呼吸、共奋斗,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做贡献"这一主题,在西宁市中心广场组织开展了省垣及西宁地区"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广场共设置"保护大美青海的蓝天"、"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四个系列宣传区,省人大副主任曹宏及省政协等部门领导参加了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在"保护大美青海的蓝天"宣传区,省环保部门围绕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组织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重点企业,宣传  相似文献   
16.
西宁地区公路两侧土壤和植物中铅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西宁市郊主要公路两侧的和植物中的重金属铅含量采用原子吸收进行了测定。土误用 植物中的污染都较严重。铅的含量比清洁对照区高,土壤2.7-4.1倍。杨树枝叶3.0-4.1倍,小麦青苗3.0-3.7倍,蔬菜2.5-2.3倍。土壤、树木和农作物在距路边80-100m处铅含量通常降到当地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环西宁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宁地区是青海省经济的重心,也是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的区域,该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青海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在分析环西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西宁大气PM2.5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影响西宁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水平的主要来源,于2014年采暖季、风沙季和非采暖季依托西宁市大气地面观测网络在11个监测点采集大气PM_(2.5)样品,对其化学组分(元素、离子和碳)进行分析。研究同步采集了4类固定源、14类移动源和4类开放源的PM_(2.5)样品,并构建源排放成分谱。应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开展源解析研究。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宁市PM_(2.5)主要来源包括城市扬尘(分担率为26.4%)、燃煤尘(14.5%)、机动车尾气(12.8%)、二次硫酸盐(9.0%)、生物质燃烧(6.6%)、二次硝酸盐(5.7%)、钢铁尘(4.7%)、锌冶炼尘(3.4%)、建筑尘(4.4%)、土壤尘(4.4%)、餐饮排放(2.9%)和其他未识别的来源(5.2%)。大力开展城市扬尘为主的开放源污染控制,严格控制本地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的PM_(2.5)排放,是改善西宁市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宁地区环境有害元素砷汞含量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雅丽 《青海环境》1999,9(2):72-75
西宁地区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农作物)中有害元素的调查分析表明,砷、汞含量水平相对较低,总体环境状况良好,局部土壤砷和汞的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工业性大气降尘和农药、化肥施用等)所致。结合环境污染特点,探讨了砷、汞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