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52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28篇 |
废物处理 | 192篇 |
环保管理 | 2111篇 |
综合类 | 5318篇 |
基础理论 | 320篇 |
污染及防治 | 162篇 |
评价与监测 | 211篇 |
社会与环境 | 409篇 |
灾害及防治 | 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230篇 |
2020年 | 237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214篇 |
2015年 | 328篇 |
2014年 | 1143篇 |
2013年 | 953篇 |
2012年 | 1167篇 |
2011年 | 1006篇 |
2010年 | 689篇 |
2009年 | 801篇 |
2008年 | 914篇 |
2007年 | 827篇 |
2006年 | 764篇 |
2005年 | 590篇 |
2004年 | 397篇 |
2003年 | 431篇 |
2002年 | 345篇 |
2001年 | 195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在RS和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1954年地形图和2000年TM影像重建黑龙江省1954~2000年沼泽湿地的空间信息矢量数据,结合斑块质心变化模型、景观参数和欧几里德最短距离函数,分析黑龙江省沼泽湿地退缩的区域分异特征,进一步从人类活动对沼泽退缩的影响的角度探讨沼泽退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由791.4×104 hm2减少到303.5×104 hm2;沼泽景观趋于破碎化;退缩的焦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导致湿地退缩的人文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开垦,国家建设国营农场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主要公路的空间区位关系. 相似文献
233.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问题--以延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对水文情势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密切相关.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研究这一地区的水与生态环境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延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水文站监测数据及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有关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①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受到直接威胁;②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建成植被减少了河川径流,由于植被蒸腾过度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一些地方出现土壤干层;③水资源的不足不仅限制了进一步的植树种草,而且也对建成植被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老树",从而使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的关系,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4.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国土开发强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特尔斐法、线性拟合预测、Kaya分解模型和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测算未来各地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进而识别影响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环境要素对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张的约束作用呈现显著差异,水资源对国土开发的承载水平总体稍高于环境承载水平,而碳峰值承载水平为三者最低;(2)“不适宜”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湿地和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开发区则以苏锡常环太湖一线、宁镇扬盐沿长江一线和滨海沿线为轴带集聚分布;(3)各地市未来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呈现地域性、时间性和结构性差异,苏南地区主要面临环境和碳排放的双重约束,苏中和苏北则受水、环境和碳排放的交替约束。国土开发强度承载水平预测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用地规模调控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5.
利用广东省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需求侧398份调研数据,采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探析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需求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总体效率为0.230,纯技术效率为0.390,规模效率为0.658。市场规模报酬绝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通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助推城镇化以及城市升级。(2)交易费用对市场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市场中的企业多次转租行为有关。(3)资产专用性:交易主体方面,企业高技能水平人员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交易客体方面,在均衡处,集聚地区更高的要素价格意味着更好的生产要素匹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较高。(4)交易不确定性:交易行为方面,在企业生命周期与土地利用周期更匹配的情况下,企业将选择加大生产投入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水平。交易环境方面,价格决定方式显著影响市场效率,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越低,越有利于提高需求方对于农村集体用地市场的预期,提高市场效率。因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可以通过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空间归并与整治,降低细碎化程度。同时,应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以提高需求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236.
本文讨论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反馈控制模式,提出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反馈控制模型,这经营方案实施策略的最优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ntegrat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planning the size and the oper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maximizing reten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loads and reservoir water-quality improvement at a catchment scale. The
experimental field-scale wetland systems (four sets, 0.88 ha each) have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2002, where water depth was maintained
at 30–50 cm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 was at 6.3–18.8 cm/day. The wetland system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 for treating polluted
stream water with stable removal e ciency even during the winter. The integrated modeling system (modified-BASINS) was applied to
the Seokmoon estuarine reservoir watershed and calibrated with monitoring data from constructed wetland, stream, and reservoir. The
calibrated integrated modeling system estimated that constructing wetlands on 0.5% (about 114 ha) of the watershed area at the mouth
of reservoir could reduce 11.61% and 13.49% of total extern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ads, respectively. It also might improve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the reservoir by 9.69% and 16.48%,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about 0.1%–1.0%
of the watershed area should be allocated for constructed wetland to meet specified water-quality standards for the estuarine reservoir
at the polder area where land use planning is relatively less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238.
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资源配置及保证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设想.提出用3年~5年的时间,实现该省环境监测实时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实验室分析技术的现代化、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及环境监测体制的多元化和管理机制的市场化,建成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满足科学管理需要,具备国际先进技术和国际间互认能力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39.
以近海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利用为背景,提出了规划点容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规划点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适用于沿海城市的水污染控制系统分析模式,并应用于珠海特区 相似文献
240.
城市建设用地差别化绩效管控是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土地政策精准投放的基础。从新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基本价值出发,构建基于经济生产、社会服务、生态保护、政治公平服务保障和科技文化培育五维功能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绩效评价模型和改进的协调度模型对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五维功能绩效和协调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绩效-协调”差异性特征划分了不同类型区,并相应地制定了差别化管控政策。研究表明: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综合绩效差异性表现为“中心城市最高,副中心城市次之,远离中心区域最差”的分布格局,而不同功能维度绩效差异性也较为明显,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协调程度来看,湖北省16个市域可划分为3类管控区,分别为多功能协调优化区、多功能潜力挖掘区和多功能适度强化区,并可分别从结构优化、功能协调、总量控制、增量供给、存量挖潜等方面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差别化管控。该研究可为建设用地双控行动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绩效;多功能协调;差别化管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