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55篇 |
免费 | 466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52篇 |
废物处理 | 240篇 |
环保管理 | 700篇 |
综合类 | 4266篇 |
基础理论 | 411篇 |
污染及防治 | 284篇 |
评价与监测 | 43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4篇 |
灾害及防治 | 3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199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257篇 |
2014年 | 865篇 |
2013年 | 339篇 |
2012年 | 388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323篇 |
2008年 | 593篇 |
2007年 | 513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482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95篇 |
2002年 | 261篇 |
2001年 | 224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就《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标准》(GB13223-1996)和《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两个国家标准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差异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3.
164.
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总量分配是实施该项制度的关键环节,实现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法律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需要遵循排污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范围的特定性原则、总量指标的无偿分配和限制性有偿使用原则和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65.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果及覆冰塔线拟静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塔位移、输电线位移、钢材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线耦联体系对覆冰导线风振有很大影响,覆冰输电塔抗风设计安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6.
水安全危机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生存及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研究科学合理的水安全战略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区域水战略问题涉及众多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动态关联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水战略方案优选的兼容度极大化动态组合评价模型(CMM—DCE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广东省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水安全战略方案优选评价。评价结果及模型基于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CMM—DCEM实现了主、客观赋权方法以及单一评价模型的融合,使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克服了传统的组合评价方法计算繁琐的不足,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7.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量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参数,主要由场内降雨转化为场外地下径流组成。对于场外地下径流,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作者针对几种常用的水量平衡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每种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考虑了树冠戴流、表层土调蓄作用等因素的模型具有相当的精度,可以作为场外地下径流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8.
介绍大气环境管理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认为原有的大气环境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控制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由此提出必须以总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大气环境管理,进而对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了讨论,指出总量控制是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途径,同时也是谋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相统一的有救手段。 相似文献
169.
以电炉余热回收中重力沉降室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通过三维稳态、k-ε紊流模型获得了沉降室各方案的系统变量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沉降室温度分布均匀;方案A、B、C系统速度最大值分别是54.2,39.7,47 m/s,不同方案的沉降室内速度场分布具有相似性,系统速度最大值均位于出口区域;方案A、B、C中系统烟气颗粒的沉降量分别为2.609,1.776,2.300 t/d,实际工程可根据输灰方式、沉降室建设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