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927篇
废物处理   192篇
环保管理   672篇
综合类   2136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149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机制,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整合集成机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主体的组织机制、适应气候变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整合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现集成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适应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力量,组织机制是实现集成创新的体制基础,协同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创新的关键保障,资金机制是集成创新的物质基础。最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需要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力量,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主体的组织机制开始,充分整合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发挥不同适应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机制,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42.
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能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摸清“家底”,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资源配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后,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迅速增加,但针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运用的理论与实践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诸如自然资源负债等难以确定的问题。着眼于此,本文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总结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运用的六个关键问题,即对国际规范SEEA2012和SNA2008的认识问题,对以县级单位为起点的编制主体的认识问题,对单式和复式表格根本区别的认识问题,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转换难点的认识问题,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渠道与平台建设的认识问题,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各部门权责关系的认识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国际做法和国内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文观点:编制和运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全面理解、充分借鉴SEEA2012和SNA2008的国际规范;确立以县级及以下政府层级为起点的编制主体;转变为“从单式到复式”的编表思路,坚持使用复式表格;迈出实物量向价值量转化的重要一步,重视价值量核算;建设自然资源数据收集的信息渠道与平台;处理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各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本文研究有利于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运用工作,发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3.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44.
将工业"4.0"的理念融入到油气田钻修井HSE监督体系建设中,借助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如通过施工现场的电子监控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控;通过软件、程序和网络,将检查标准、发现问题进行上传,便于监督人员对标检查、受检单位第一时间了解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安排隐患整改;同时按专业、工序及工况将问题自动分析统计,找出重复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最终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督,使员工行为、生产的每个环节等全面受控,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5.
正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工房小学以"践行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载体,以绿色课题研究为引领,以环保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建立统领全校的绿色育人体系,扎实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2006年,该校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2011年获得安徽省绿色学校荣誉称号。同年,参加了由环保部宣教中心举办的"全国校园节能减排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获节能减排优秀案例全国一等奖。绿色管理建章立制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工房小学始建于1960年,校  相似文献   
346.
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估效果较多的实践,通过文献归纳,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系数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评价,将指标体系分为Costanza和谢高地两大类,并将谢高地指标体系分为价值当量、价值系数和区域修正。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案例,运用Costanza价值系数、谢高地两个版本价值当量、两个版本价值系数的区域修正,分别核算了案例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并比较评价结果。研究得出Costanza价值系数应用于中国实践时评估结果显得偏低,谢高地2002版的价值当量和2002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结果最接近平均值,相对较为可取,2007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评估结果也较为接近均值但略低,2007版的价值当量评估结果总体偏高。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选取。  相似文献   
347.
江涌 《绿叶》2009,(10)
在经济金融化、信息全球化时代,通过一组概念设计,大量财富就能被他人卷走,其关键在于核心信息被他人掌握或窃取。三大评级机构控制中国资本市场定价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国内高端审计咨询业务、国际投行为国家战略企业周密服务——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最透明的国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可以强国,也可以弱国,还可以亡国。构建一个完善的经济信息安全战略防范体系,对于中国的发展既重要又紧迫。  相似文献   
348.
《环境技术》2009,27(2):5-5
国家认监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认证机构自2009年11月15日起,不得再颁发2000版标准认证证书。2010年11月15日起,任何2000版标准认证证书均属无效。  相似文献   
349.
《环境技术》2009,27(3):2-3
5月18日上午,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揭牌仪式在京举行,认监委副主任车文毅出席并分别为信息中心、研究所揭牌。  相似文献   
350.
清华大学绿色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华大学于1998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和目标,时任校长王大中在“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上指出:“我们通过全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知识创新中应起的关键作用,结合已有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