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Ecological city (eco-city) and its planning approach are 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tudy,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owever, opinions remain divided over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term "ecological city", what key issues eco-city planning can solve, and its specific content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10 basic propositions that define the eco-city and clarify its key parameters, thereby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discussing the assumptions and principles underly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us- 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We then summarize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an eco-city, and define the main requirements for eco- city planning. We conclude that an eco-city is a city in which the urban population, scale of land use and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limited to the region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hich does not cause increasing or irreversible damage to the regional ecosystem's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环境管理面临实践困境和学科认同危机的双重考验。本文在回溯其环境学和公共管理的学科渊源基础上,分析了当下中国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归属、功能与定位,认为新时期应基于生态文明思想,重构中国环境管理学的规范价值、知识体系、政策工具与制度机制,提出了重构中国环境管理学的5项建议,包括须注意环境管理的回应性与前瞻性,学科专业性与跨学科协作并重,创新环境管理学的知识生产方式,搭建环境管理学同政治与大众对话的平台和机制,以及形成环境管理的理论、制度与实践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等。最后,提出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树立中国环境治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时常采用英雄叙事的话语策略,塑造关于灾难的特定话语。不同历史时期的灾难话语因具体社会情境而变化,与意识形态密切勾连。在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总体逻辑之下,灾难报道的英雄叙事可以起到遮蔽社会失序状态、动员社会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究是科学实践的核心活动,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仍然是一大难点。在活动层面,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组织的逻辑和节奏,做好相关背景的铺垫,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在话语层面,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维持探究问题的开放性,强调答案的不确定性,弱化自己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从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共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潘岳 《环境保护》2014,(23):13-15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自20世纪末以来,公众参与的概念在各种话语体系中被频繁提起,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也逐步发展起来,在环保领域更是十分活跃。提到环保公众参与,圆明园事件必然被提起:2005年,圆明园湖水防渗工程一经媒体披露,即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大家从"湖水渗漏会不会影响地下水质量"追溯到"圆明园修复和改扩建工程是否完整履行环评程序"。原国家环保总局对此高度重视,首次邀请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科技人员和公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召开了听证会,大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取得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该类型节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者的特点分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构成以及电视受众对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效应,并提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感动心灵     
曾记得在那次阅读教学观摩课上.一位教师教学《特殊的葬礼》的镜头,令我至今历历在目:在一阵肃穆中,屏幕上循环播放的是拉丁美洲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汹涌而下、滔滔不绝的壮观,到逐渐枯竭、奄奄一息的残流,最后完全消失的悲悼场面。这时,老师的话语是多余的,因为此时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都会为之颤栗,更何况是涉世未深、感情外露的孩童呢?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5):128-136
用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目标在于挖掘和运用修辞资源,达到话语修辞的终极目标——"寻求认同"。政治话语中的用典,不仅是传情达意的点缀品,更是一种运用修辞力量达到政治交际目的的手段。当用典面对异文化语境的域外听众时,其背后的文化与修辞资源失灵,翻译在语言转换和意义传递的同时,必须担起政治修辞的责任,将用典所承载的修辞功能与交际目的成功再现。政治话语中用典应采取修辞性翻译策略,将用典修辞目标的再现作为翻译的首要任务,从情感、理性、人格和美学四个方面构建原语言的修辞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