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363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关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级设防目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以结构抗震目标可靠度作为设防参数;讨论了影响结构目标可靠度的因素,建议通过对工程结构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制定结构最佳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22.
23.
热辐射的破坏准则和池火灾的破坏半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热辐射破坏是发生在开放气环境中的池火灾的主要破坏机理。本文讨论了热辐射的破坏准则,提出预测池火灾破坏半径的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而和时纳了池火灾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4.
生态经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生态发展历史进程,论述了,论述了生态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5.
环境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境政策作用机制是环境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和核心,准确理解环境政策作用的背景、成因、过程、作用机制、效应动态、演变规律等;全面而深刻地环境政策副作用和变形的生成-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副作用形成机制、传导机制、积累发展机制、作用机制、研究政策变形对环境政策适应性和效率的影响才可能准确预测环境政策所引发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对环境政策的反馈影响和反馈作用,才可能准确有效地设计开发政策工具和调控机制,有铲地进行环境政策调控,提高环境政策的预见性、准确性、操作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6.
深入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病频发,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不足,对人口吸纳能力有限,城市发展规模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从探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入手,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属于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尤其是城市科层制的层级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规模大小,政府财政分权行为更加剧了城市规模两极分化趋势。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方向和效果明显依赖于政府调控水平,且科层制的城市等级结构弱化了市场机制对城市规模影响效果的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效应不同。市场机制在东部城市产生涓流效应,而在中西部则发挥着聚集极化作用。市场机制在特大和大城市已产生涓流效应,加之政府"抑大崇小"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这种效应愈加明显,中等城市则处于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更替中,小城市则表现为更多的聚集极化效应。为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的城市体系,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应指导城市发展方向,为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市场则应在微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根据城市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对现有的行政区划进行适时调整和变动。调整公共资源在特大及大中小城市传统分配政策,实现公共资源由按行政级别配置向按照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同时,建立跨区域的相应的协调机制,以市场力量突破行政界限探索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7.
为了更安全地建造地下盐穴储气库,采用Hoek-Brown(H-B),Mohr-Coulomb(M-C)及Drucker-Prager(D-P)3种强度准则,推导了在内压作用下盐穴的塑性区应力解及塑性半径,讨论了各准则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规律及各准则参数的估计方法。分别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塑性半径对H-B准则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H-B准则受岩性、造腔等因素影响时,微小内压的波动使得塑性半径的变化更剧烈,岩体质量较差时更显著。盐穴塑性应力与M-C,D-P相比偏小,更接近实际工程状况。围岩塑性半径受H-B准则参数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GSI,mi,σci,D。各参数的互相关性对结果影响不大。其中,H-B准则参数GSI,mi,σci的增大会使塑性半径减小,参数D的增大使得塑性区半径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选择盐穴储库硐室的力学模型及优化参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9.
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近10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山区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战略思想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小流域治理活动的准则.综述主要对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小流域治理必须充分考虑流域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30.
Taste and odor (T/O) in drinking water often cause consumer complaints and are thus regulated in many countries. However,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may exhibit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ward WO. This study propos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egional drinking water odorant regulation goals (ORGs) based on the odor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odor sensitivity to 2-methylisobomeol (2-MIB) by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Beijing, China was revealed by using a 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model to describe the odor complaint response to a 2-MIB episode in 2005, and a 2-MIB concentration of 12.9 ng/L and FPA (flavor profile analysis) intensity of 2.5 was found to be the critical point to cause odor complaints. Thus the Beijing ORG for 2-MIB was determined to be 12.9 ng/L.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ocal FPA panel can represent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to odor, and that the critical FPA intensity causing odor complaints was 2.5, this study tried to determine the ORGs for seven other cities of China by performing FPA tests using an FPA panel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ity. ORG values between 12.9 and 31.6 ng/L were determined, showing that a unified ORG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drinking water odor regulat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setting drinking water odor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