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823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氨吹脱处理稀土分离厂中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分离厂排放大量含氩氮废水,为了使该类废水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对稀土废水中中等浓度的氨氮废水进行了氨吹脱试验研究.发现pH、温度和气液比是氨氮去除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废水初始浓度对去除率无影响.调节废水pH=12,气液比在3 000~4 000,温度在35-45℃范围,浓度为1 570 mg/L的碳铵沉淀洗涤废水经氨吹脱处理可使出水残余氨氮浓度控制在100 mg/L以下,去除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982.
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产生与迁移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预测填埋场内填埋气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对填埋场的管理和填埋气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填埋场中气体迁移转化过程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和迭代法对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了求解,计算了填埋场中气体的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填埋初期气压随深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后气压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83.
采用逆流吹脱塔,研究了不同pH、气液比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吹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吹脱效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气液比越大,氨吹脱传质推动力越大,吹脱效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84.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为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对"油、气、水、电、人"五个油气生产运行环节的有效控制,深入挖掘生产运行潜能,实现油气生产与企业经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985.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了HF熏气对小麦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MDA(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及HF熏气和氟污染防护剂抗坏血酸(Vc)对小麦体内应激乙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接触HF气体时细胞质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升高,体内乙烯量增加,增加幅度与HF的作用剂量有关,喷施防护剂Vc也引起乙烯量增加,Vc和HF在诱导乙烯生成上有协同效应,推测乙烯的增生可能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防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986.
根据双模吸收理论及SO2在溶液中电离特性,建立了逆流喷淋塔的SO2吸收模型,在考虑浆液飞溅到塔壁的影响后,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根据吸收模型,对塔内液气比和浆液的含固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减少浆液飞溅到塔壁可提高浆液利用率及脱硫装置性能;根据烟气中SO2的初始浓度及最终脱硫效率,可合理选择液气比及吸收时问(塔的高度);浆液中的含固率直接影响到SO2的吸收速率、循环浆液量、脱硫效率及浆液中SO2浓度等,在液气比较小时,含固率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87.
以膜混凝反应器(MCR)—O3—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作为出水提标改造工艺,在浙江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现场试验,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和色度的去除情况,并验证了膜过滤(MCR工艺段)在组合工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CR工艺段对COD和色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去除效果均与进水SS浓度有关;MCR—O3—BAC组合工艺运行中,COD去除率最高的是在BAC工艺段,稳定运行阶段(70~90d左右,下同)最终出水COD基本不超过50mg/L,色度去除率最高的主要是在O3工艺段,去除率达到37.5%~68.8%,稳定运行阶段最终出水色度小于30倍,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通过定期的清洗维护,MCR系统中膜可以在35L/(m2·h)的通量下稳定运行,维护性清洗周期为20~30d;MCR工艺段的引入可以显著减少O3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988.
正STI系列石灰石粉活性激发剂适用于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硫技术。为克服现有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的不足,实现脱硫系统可经济、高效地进行调节,浙江浙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STI系列石灰石粉活性激发剂(专利申请号:201010295283.9)。经科技成果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特性·可停运一台或二台浆液循环泵,减少液气比,降低脱硫系统电耗和阻力。  相似文献   
989.
主要考察了不同废植物的热解产气产油(液)产炭效果及不同过程条件的热解产气产油产炭效果。可用作热解制气制油制炭的废植物包括一切草木本植物,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属于可再生能源。废植物热解制气制油制炭,可以使大量的被遗弃废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可以帮助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为废弃物的资源化、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另外,由于废植物的广泛可取,废植物热解制气特别适用于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推广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0.
以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为代表(简称BTEX)的单环芳烃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组分,它们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于2020年10月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和大气中BTEX的分布特征,并评估了其海-气通量及大气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7.4±21.9)、(91.2±64.0)、(25.9±16.9)、(52.9±34.9)和(26.7±19.3) ng·L-1.BTEX浓度总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分布趋势,底层海水浓度略高于表层.大气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0.4±46.6)×10-12、(255±284)×10-12、(139±115)×10-12、(196±202)×10-12和(131±116)×10-12,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浓度较高.大气中乙苯和二甲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