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60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530篇
安全科学   12976篇
废物处理   616篇
环保管理   4226篇
综合类   13331篇
基础理论   1011篇
污染及防治   464篇
评价与监测   655篇
社会与环境   1160篇
灾害及防治   377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698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803篇
  2014年   2475篇
  2013年   1401篇
  2012年   1894篇
  2011年   1855篇
  2010年   1532篇
  2009年   1670篇
  2008年   1754篇
  2007年   1537篇
  2006年   1501篇
  2005年   1672篇
  2004年   1993篇
  2003年   1997篇
  2002年   1246篇
  2001年   908篇
  2000年   839篇
  1999年   787篇
  1998年   762篇
  1997年   723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606篇
  1994年   464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309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在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曲格平局长作了题为“必须坚持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的报告,系统阐明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面向环境管理、面向经济建设,特别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问题.从而逐步形成环境管理依靠科学技术,环保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思想和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七·五”期间,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得到加强,为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对环境科研为管理服务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科研工作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结合环境标准工作中对科学技术支持作用的需要,分析讨论科研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相似文献   
2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很快,环境管理工作日益深化,对环境管理要求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个化”:即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项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环境管理要规范化.这就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次全国监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的方针.也就是说,环境监测必须牢牢掌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大方向,为环境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环境管理也必须紧紧依靠环境  相似文献   
214.
环境质量报告的目的,是为政府进行环境管理、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国民经济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仅就“环境质量通报”(以下简称“通报”)的原则、内容的确定,以及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215.
环境监测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是环境规划、立法和管理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的耳目,也是衡量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是由其目标一致性所决定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都是由于人类对提高环境质量要求而产生改造环境的行为,其核心与目标即围绕环境质量保护环境.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是环境管理的需要,也是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16.
介绍了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近年来在拓展监测能力,提升监测现代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目标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举措,指出在我国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环境监测站应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为管理服务的前瞻性、监测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及实施环境决策的支持性作用,积极推进环境监测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17.
王学秀 《环境科学动态》1994,(1):F003-F004,20
  相似文献   
218.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219.
张丽 《福建环境》1997,14(6):11-12
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监测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环境监测管理现状,提出完善监测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0.
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谢剑  王金南 《环境保护》1999,(11):16-19
本文如何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更经济有效地保护环境和管理资源。首先围绕市场机制的利用,介绍了当今国际上游行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及其成功案例,就中国在市场经济下如何运用环境和资源保护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