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22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为了给新能源消纳工作提供量化的决策参考依据,提出了电网动态极限约束条件下新能源消纳裕度的计算方法,并建设了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系统,对新能源消纳状态进行实.时计算与评估。首先针对新能源消纳状态评估指标,建立了电网新能源可用发电电力,电网下调节能力,跨省、跨区通道消纳裕度,直流受端可消纳富余电力等4项量化指标。然后建设了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系统,并通过其完成省级、区级电网新能源调峰受阻、全网火电下调节能力等数据的计算,通过国调和分中心监视系统进行送受端省级、区级的数据交互,完成跨省、跨区通道裕度和直流受端可消纳富余电力的计算及安全校核。最后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系统基于以上数据和相关判据对新能源消纳状态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482.
483.
太行山两侧污染物传输对横谷城市气溶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7~2019年太行山横谷城市阳泉PM10和PM2.5逐时浓度资料和对应时刻风速风向数据,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方法分析了横谷城市气流输送特征及对阳泉市气溶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太行山两侧大气污染物的交换特征.阳泉市气溶胶日变化为单峰单谷型,冬季最高值出现在10:00~11:00,其他季节多在09:00,最小值均在15:00~16:00;月际变化呈1月最高、8月最低.受横谷地形影响,地面风向以偏东风和偏西风频率最高;除小风天气外,春秋季偏西风引起的沙尘天气和冬季偏东风输送也会引起阳泉气溶胶浓度升高;后向轨迹结合污染特征显示,各季节污染轨迹占比为春季26.2%、秋季36.4%和冬季33.7%,主要分布在阳泉的西南和东南区域,冬季在东北区域也有分布;山脉两侧均存在显著的细颗粒物传输,而起源或途经太行山西侧的轨迹粗颗粒物输送亦相对较多;污染轨迹中偏西气流输送对PM10超标率影响更大,偏东气流则主要影响PM2.5的超标率.不同季节阳泉市气溶胶主要污染潜在源区存在差异,春季为西南和东南两区域;秋季为西南及偏南区域,冬季主要位于偏南和偏东方向区域,山西东南部及与河南北部交界区域是主要的污染贡献源区,太行山两侧通过井陉通道进行大气污染物的相互传输过程显著,其中东向西的PM2.5传输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84.
为研究变截面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传播与压力波的耦合趋势,在内部尺寸(长×宽×高)为50 mm×50 mm×250 mm的管道中进行甲烷体积分数为7.5%、8.5%和9.5%的甲烷/空气爆炸试验,在该管道距点火位置80 mm处有长50 mm的变截面管道,其截面(长×宽)为50 mm×17 mm,分别利用高频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像仪采集爆炸超压及火焰结构的瞬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火焰穿越变截面通道经历了火焰加速、火焰降速到火焰再加速的过程,且火焰降速时间小于整体时间的1/5;变截面通道会诱导湍流的生成,爆炸火焰通过变截面通道后传播加速的主要原因是湍流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增强作用;火焰结构演变与超压的上升、下降趋势及最大超压密切相关,而压力波被壁面反射后使火焰阵面进一步出现褶皱和变形,火焰-湍流-超压之间形成多场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485.
依据相关设计规范,轨道交通全封闭声屏障应设置不少于水平投影响面积5%的自然排烟通道,这将直接导致全封闭声屏障顶部严重漏声。为减少全封闭声屏障顶部漏声,提出并设计了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处百叶吸声体。采用SoundPLAN噪声预测软件,模拟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位置安装百叶吸声体前后对周边敏感建筑的噪声影响。在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位置处安装百叶吸声体后,敏感点的噪声值比安装前明显降低;不同厚度和不同材质的百叶吸声体对全封闭声屏障整体降噪效果均有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位置安装百叶吸声体可以提高声屏障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486.
为探究高层建筑竖向通道火灾烟气在环境风与烟囱效应耦合下的输运行为,以赣州市某高层建筑的竖向通道为研究对象,采用Pyrosim建立4种火灾场景的物理仿真模型,并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模拟分析环境风与烟囱效应耦合作用下竖向通道火灾烟气蔓延行为。结果显示:在环境风或烟囱效应单因素作用下,竖向通道中的烟气蔓延速度与CO体积分数均上升;环境风速越大,对竖向通道内火灾烟气温升的抑制效果越强。在环境风与烟囱效应双因素耦合作用下,竖向通道中火灾烟气的相关行为特征更加显著,烟气到达竖向通道顶部时长最大缩减了44.5 s,同高度CO体积分数最大涨幅达到0.13百分点,竖向通道内温升则出现明显削弱现象。研究结果可为高层建筑竖向通道防火及排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7.
为探究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当量比对Hele-Shaw通道内火焰爆燃特性的影响,自行设计搭建尺寸(长×宽×厚)为950 mm×200 mm×6 mm的透明有机玻璃瓦斯爆炸管道试验平台。通过改变试验平台厚度研究通道间隙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火焰结构与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通道厚度和当量比对火焰锋面结构和火焰传播动态特性有显著影响。当通道厚度为6 mm时,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发生在化学当量比下,为12.84 m/s,且在该工况下火焰最先到通道末端,时间为518.57 ms。当量比为0.8的贫燃状态时,在火焰不稳定性的作用下,火焰传播后期出现二次振荡现象及手指形的火焰锋面。随着通道厚度的减小,火焰到达通道末端的时间逐渐变长,对火焰整体传播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8.
路世昌  叶超  黄益良 《安全》2021,42(10):48-52
为解决地下人行通道防火设计存在的无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可依据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地下人行通道防火设计面临的难点问题;然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规范要求,针对单一市政功能、与商业等设施连通等4类地下人行通道提出相应的防火设计要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地下人行通道采用相应的防火设计,可有效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可对地下人行通道及地下空间防火设计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