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65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马星芬  王雁  闫世明  冯飞 《环境科学》2024,45(7):3858-3869
利用2020~2022年阳泉市的PM2.5监测数据、NCEP数据及对应时刻天气形势分析的气象资料,采用 HYSPLIT4 后向轨迹模式,引入多站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MS-PSCF)和轨迹密度分析法(TDA),对阳泉市PM2.5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分区域、分级别研究. 结果表明:①阳泉市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阳泉和平定,盂县相对较轻,阳泉和平定的不同污染等级天数占比及PM2.5浓度的平均值和最高值均要明显比盂县高,PM2.5分布特征与本地特殊地形密切相关. ②小风天气下不同污染等级PM2.5污染次数最多、PM2.5浓度最高;东西向区域输送对阳泉和平定PM2.5污染次数和PM2.5浓度影响明显,且偏东风贡献显著;盂县中度以上天气以本地污染源影响为主. ③中度以上污染天气生成维持的地面形势主要有4种,暖低压型(22%)、高压前部(底部)型(54%)、高压后部型(14%)和均压场型(10%),高压前部(底部)型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地面形势;高空形势主要有2种,平直西风气流型(78%)和西北气流型(22%),平直西风气流型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高空形势. ④MS-PSCF和TDA分析法得出的PM2.5不同污染等级的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结果具有一致性,PM2.5主要传输通道为东北、东南和西北通道,东北和东南通道为短距离传输,是造成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路径,西北通道与西北沙尘传输通道一致,属于长距离传输;PM2.5主要的污染潜在源区位于河北中西部与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其与山东西南部交界处、山西东南部.  相似文献   
152.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属于较差级别.意昧着该区域植被疆盖度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3.
月湖底栖动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水草可恢复区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质适宜是富营养湖泊恢复沉水植物(水草)的重要前提。大型底栖动物可综合指示底质的污染程度,于2002~2003年在武汉月湖开展了底栖动物水平分布对水草可恢复区指示作用的研究。首先通过月湖底栖动物与环境的相关分析,选择颤蚓科寡毛类作为底质营养状况的指示类群,然后利用同类湖泊群颤蚓与水草数据分析阈值,初步确定颤蚓密度≤100 ind/m2的底质适合水草生长,最后绘制月湖颤蚓分布的水平等值线,显示水草恢复的合适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指示水草恢复区的技术原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4.
简析超声波声能密度对污泥减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超声波用于污泥减量的机理,研究了超声波声能密度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超声波频率为200 KHz,声能密度1.1W/mL,t=300 s,MISS减少率max=28.3%;SCOD从30 mg/L上升到110 mg/L.在声能密度0.22 W/mL时,t=450 s,MISS减少率max=12.8%;SCOD从30 mg/L上升到85 mg/L.另外,试验中还发现大功率超声波不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5.
156.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修建高速公路,提高公路网的密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高速公路穿越湿地也造成了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正在建设的济-菏高速公路穿越稻屯洼湿地,公路建设过程及建成运营后都会对稻屯洼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济-菏高速和稻屯洼湿地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7.
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压实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填埋场现场运行实验,对生活垃圾在填埋场中的压实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压力是决定压实效果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垃圾在外力下的形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垃圾组分之间的大空隙被填没,垃圾体不可逆蠕变,垃圾体的范性变形;决定压实效果的内在因素有垃圾组分、垃圾含水率等。另外,作业过程中垃圾堆体的摊铺厚度、机械行程次数、行驶速度和坡向及坡度等也是影响垃圾堆体压实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8.
边缘地带污染源排污不但要符合所在区域标准,同时也不能影响相邻区域环境标准的执行,即应执行“双重标准”.对此类问题的管理,一要采取消除污染危害的措施,二要按所危害区域的标准收缴排污费,三要顾及问题的特殊性免除排污者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9.
为研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规律,运用1993~2017年中国大陆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分省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将空间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考察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呈“中心-外围”模式分布,且表现出向“外围”扩散的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碳排放的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农业碳排放的增长分布由“二主一小”向“一主”的格局转变,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碳排放还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江苏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了路网规划中存在的潜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认为:横跨太湖的沪宁南部通道线路的建设需进行专项论证;与长江饮用水源相交的4条过江通道需进行合理选址;穿越山地的高速公路宜采取合理的线路走向及穿越方式;可适当降低苏南地区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尽量少占农田;鼓励采用城际铁路或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作为连接苏南城市群之间的交通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