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72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194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rcGIS技术,结合分形分维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重庆市忠县拔山镇的石门水系和五一水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局地水系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影响关联度。结果表明:(1)岩石地层显著地影响局地水系空间格局。水道级别越高,越趋近分布于地势较低的地层中;(2)海拔高度、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与局地水系空间格局的关系拟合较好。水系发育程度越高,其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耦合特征表现得越明显,各不同级别间水道的空间格局分布越呈现出一致变化的趋势 ;(3)五一水系的分维数〖WTBX〗DB=105,石门水系的分维数DB〖WTBZ〗=100,两水系的地貌形态都正处于幼年期,五一水系地面分割比石门水系更为破碎,局地水系的分形维数值可以用来判定局地地貌的侵蚀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62.
成良霞  苏生瑞  李松  张宁博 《灾害学》2012,(2):82-86,91
地震可以引发多种灾害链,尤其是强震。震区环境不同,引发的灾害链也不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映秀至卧龙公路两旁次生地质灾害尤为严重,先后多次中断震中交通生命线,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由于山区公路环境具有特殊性,通过对震后映秀至卧龙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山区公路强震灾害链主要可以分为公路自身系统及其灾害链和公路社会系统及其灾害链,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对山区公路环境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链式影响提出了不同的灾害防治措施,以求达到断链的目的,将损失最小化。同时也为将来发生强震后山区公路的抢通与恢复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明显,重要旅游资源和A级景区主要沿交通干道和城市周边分布,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点。国内客源市场相对集中,空间近邻性显著;入境客源市场较为分散,美国游客居多;恩施为游客一级集散中心,巴东、利川、长阳为二级集散中心。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4282 min,北部县市可达性总体优于南部县市。湖北武陵山区要通过打造核心品牌,建设旅游市场,增强集散中心作用,构建“恩施-宜昌-张家界”无障碍旅游网络等措施来优化旅游系统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64.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析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针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65.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基于岷江上游各民族山区聚落生态位和气象、社会、地形驱动因子的空间分布,借助冗余分析,构建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的多水平贝叶斯模型,定量刻画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研究区域内1 667个与各民族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的驱动因子有显著差异,海拔和坡度对前者影响较大,海拔、坡度、干季和湿季湿度、距河流距离对后者影响较大,且海拔对两者的影响程度都最大,海拔和坡度地形驱动因子与干、湿季湿度和距河流距离间的相关性较弱。(2)干、湿季湿度气象驱动因子对藏-羌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影响较大,距河流距离和距县城距离社会驱动因子、海拔和坡度地形驱动因子对藏族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影响较大,这与藏族聚落生态位的分布面积和个数有关。(3)民族类型对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指标与气象因子干季湿度间关系的影响最大,对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指标与地形因子坡度间关系的影响最小。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理特征与驱动因子间关系的研究,为量化山区聚落生态位与山地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66.
四川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 《安全》2008,29(7):10-11
5·12汶川地震所引发的灾难,对四川省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次地震持续的时间长,波及地域的面积广,涉及的人数多,灾害严重区均为山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生态屏障区、水源区、山地生态旅游区。目前,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地震灾后的安置和重建已成为工作重点,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多在山区,  相似文献   
267.
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在人类活动的诱导下发生巨大变化,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向耕地经济质量转变的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拓宽了耕地质量的研究内涵。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斑块数据与农户调查相结合,应用“影响力系数”获取修正后的耕地质量指数,从真正意义上反映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利用影响力系数修正后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土地生产能力,农户对耕地投入产出水平使耕地自然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新获取的质量等级系数具有经济学意义;水田和旱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水田斑块与高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低质量的水田斑块与低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旱地图斑也遵循该分布规律,总体上空间分布集聚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268.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设计叠层生态滤床,并将其应用于浙西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的COD、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18.20、0.492、0.77、0.129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3.30%、56.42%、42.11%、19.88%,出水的COD、氨氮、总氮、总磷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叠层生态滤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吨水投资成本较低,后期运行基本不产生费用,而且在后期管理上不需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适用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69.
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航片、TM影像及SPOT-5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从海拔和坡位2个方面来探讨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300~1 350 m及1 450~1 550 m的区域内,变化是最大的;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219~1 300 m及1 350~1 450 m的区域内,变化最大.景观格局在山脊和谷底内变化相对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斑块;景观格局在陡坡和缓坡地区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该区域中变化较大的为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300~1 500 m的山脊和谷底区域内,景观斑块类型发生的变化较大.该区域应作为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270.
为准确预测山区高速公路桥隧道段的交通事故数,首先通过探讨桥隧道段组合结构安全长度,考虑驾驶员识别视距与通风照明需求后对桥隧道段的定义重新进行诠释。然后,选取我国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符合桥隧道段定义的2条路段作为研究对象,以该路段2013—2017年的事故数据为样本,采用路段长度一致法将路段划分为1 km的路段单元。最后,考虑桥隧道段风险特性,从构造物设计、道路线形、交通流参数及路面状况4个方面选取13个解释变量,以事故率与事故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K-S检验与Q-Q图检验分析选用事故数作为最终的被解释变量,并选用负二项模型进行解释变量显著性分析,进一步确定显著性解释变量并对所选路段进行事故预测。结果表明:隧道长度占比、相邻路段纵坡差、抗滑性能指数及年平均日交通量是影响桥隧道段事故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事故预测拟合程度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际平均单元事故起数误差仅为1.5%,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