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7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835篇
安全科学   790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266篇
综合类   2069篇
基础理论   371篇
污染及防治   453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7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EOSMIN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还介绍了臭氧、PAC去除痕量异味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42.
硫酸厂淤泥中SRB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硫酸厂废水淤泥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 SRB,其菌体形态呈弧状或细杆状 ,成熟细胞大小 0 .4~ 0 .6× 3 .0~ 5 .0μm,摇摆式运动 ,单极生鞭毛 ,芽孢染色阴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 ;最适生长 p H6.0~ 6,5 ;适量氧气不会影响细菌生长 ,菌体内含过氧化氢酶。本文还探讨了该类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考察了分离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及对硫酸盐还原能力 ,优化了培养基配方 ,并初步鉴定分离菌为脱硫弧菌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中水回用工程的总结分析 ,针对目前部分中水回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工程设计角度对中水水源选择、水质确定、处理工艺、安全防护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使工程中易发生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成分分析法从众多指标中选择了几个主要指标不管不顾为石固硫特性参数的评价体系,并按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了石灰石评价的等级标价 燃煤锅炉选择固硫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不同类型土壤对SO^2—4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曲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和SO^2-4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红壤,特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2-4,的能力最强,阳大吸附量达11.52mg/g土,共余依次的黄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2-4,的吸附能力昆  相似文献   
46.
生物过滤BIOFOR第三代生物膜反应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军 《山东环境》1998,(5):20-21
前言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和环保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目前,我省所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活性污泥法,它是一个比较陈旧、投资较大的工艺。...  相似文献   
47.
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与源解析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国内外在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国外对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集中在排放特性的研究、模型的建立、内聚力/分离力的研究和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上,国内主要进行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基本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Li G  Hu H  Hao J  Zhang H 《环境科学》2002,23(5):13-18
该研究以生物炭为过滤介质 ,探讨过滤塔降解气流中苯、甲苯的生物降解性能 .实验表明 ,在总有机负荷低于 3 5 0 g/ (h·m3)、停留时间 1 5~ 90s的实验条件下 ,滤塔对苯和甲苯混合气体有较好的降解性能 ,苯、甲苯的最大削减能力分别为 1 2 0 g/ (h·m3)和 1 5 0 g/ (h·m3) ,甲苯比苯更易被微生物降解 .滤塔中CO2 生成量随苯、甲苯降解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实验增长速率小于理论增长速率 .菌落分析表明 ,滤塔中微生物主要有真菌、杆菌、芽孢杆菌 ,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 .根据吸附 生物降解机理 ,建立了VOCs去除模型 ,并予以验证 .  相似文献   
49.
研究和讨论了应用微滤法净化和回收废水中活性炭的工艺过程,在实验条件下获得最佳的工艺设计参数,得取了满意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一、前言中和处理酸性废水是“三废”治理的简单项目。用石灰石(作碱剂)过滤中和酸性废水,可以做到连续流动处理.连续达标排放。现有资料以介绍石灰石过滤中和硫酸废水较多,而从技术上探讨盐酸废水石灰石过滤中和的资料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