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41.
通过洋浦港区的海域溢油风险评价模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评价参数下,预测洋浦港区的码头前沿船舶碰撞原油泄漏、成品油码头操作泄漏在三种主要不利环境组合条件下的环境风险影响行为,探讨港区环境风险的发生途径、影响过程及影响方式,分析溢油事故对洋浦海域渔业、海岸带贝类资源、洋浦盐业、洋浦海洋生态的影响以及间接对人体的危害的风险影响后果。最后,针对实践分析,提出海上溢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对洋浦港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指导性与实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 《环境保护》2013,41(1):23-25
了解环境水平,进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国近岸海域监测需要在法制建设、制度创新、能力建设、标准体系、强化科研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加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国家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以及沿海人口的快速增长,给海洋环境,尤其是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近岸海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  相似文献   
643.
于2016年3~4月在青岛、东海及西北太平洋连续采集了气溶胶分级样品,测定了样品中Al、Na、Fe、Mg、K、Cu、Pb、Cd等金属元素的浓度,分析了沙尘事件下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粒径分布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气溶胶中金属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此次沙尘事件影响青岛近岸样品中Al、Fe、K、Na、Cu、Pb的浓度增加了85%~1400%,而金属Cd浓度降低8%;海洋样品中Al、Fe、K、Cu、Pb、Cd浓度增加了163%~4580%,而Na浓度降低62%.沙尘对气溶胶中金属元素的粒径分布影响显著,青岛近岸和海洋气溶胶中K由双模态分布变为粗模态分布;Pb、Cd由细模态分布变为双模态分布;Cu仍呈双模态分布,但粗颗粒上的占比增加;Al、Fe、Mg、Na则保持粗模态分布.沙尘事件对近岸与海洋样品的影响不同,青岛近岸沙尘气溶胶中Al、Fe、Mg、Na、K的峰值粒径位于2.1~3.3 μm,而海洋样品的峰值向粗粒径移动至3.3~4.7 μm;沙尘影响下近岸气溶胶中Al、Fe、Mg、Na、K、Pb、Cd在粗颗粒上的占比下降了1%~35%,而东海样品中这些金属的粗粒子占比上升了4%~33%,可能与吸湿增长以及沙尘的传输路径和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644.
本文利用碳钢在我国不同海域海洋大气环境为期1年的腐蚀速率数据和不同海域大气环境的温度、湿度、氯离子沉积速率、SO2沉积速率等环境因素数据,对我国渤海、东海、南海不同海域的大气腐蚀环境进行准确评级,结果表明,黄渤海和东海海域海洋大气腐蚀性等级相对较低,为C3或C4;南海海域海洋大气腐蚀性等级相对较高,为C5或CX.  相似文献   
645.
《安全与健康》2005,(3S):51-51
我国海事系统目前吨位最大、装备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海巡31”于今年2月22日交接暨列编。据了解,“海巡31”将主要用于南海海域海事监管和水上交通事故,以及船舶溢油处理的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646.
应用现场比对实验的方法研究近岸海域自动监测浮标的维护周期,发现自动监测浮标数据稳定性受到季节及不同海区环境条件的影响,冬秋及春夏季维护周期可确定为20 d和15 d,确定维护周期的方法和结果可为近岸海域自动监测浮标的维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47.
从当前渤海湾天津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入手,分析了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类型,进而探讨了当前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提出下一步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成熟的修复技术探讨了适用于渤海湾天津海域的海洋环境修复方法。据此天津市环境保护部门制订相关法规并采取关停或整改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对企业的排放物实行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天津市有关部门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方法联合应用,如应用底栖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海带、紫菜等藻类的养殖,使得天津海域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48.
渤海湾近岸海域春秋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月、9月对渤海湾近岸海域30个站位的调查,阐述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47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70种(属),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等成为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圆筛藻、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等成为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中硅藻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仍占有较大优势,但甲藻门的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赤潮藻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梭状角藻、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夜光藻的数量有所增加;细胞丰度的空间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其高值区分布在海河口附近。  相似文献   
649.
秦皇岛海域微微藻褐潮遥感监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微藻褐潮在我国是一种新出现的海洋生态灾害。本文针对秦皇岛海域微微藻褐潮高发区,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微微藻褐潮的可行性。首先利用MODIS数据反演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Chl a)浓度和海面温度(SST)判别水色异常区域,然后通过HJ-1号卫星真彩色影像中褐潮水体与非褐潮水体之间的水色差异,综合判读褐潮,最后以2014年5月秦皇岛海域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实验数据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当Chl a≥2.5 mg/m3和15℃≤SST≤25℃时为海水水色异常阈值,并且褐潮水体在HJ-1号卫星真彩色影像中呈明显的黄绿色,该综合判别法用于微微藻褐潮监测是可行的,这为进一步开展微微藻褐潮业务化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0.
在EVNI4.8、SPSS17.0与ARCGIS10.0软件平台的支持下,选择广西北海地区近海海域为研究区域,以2010年SPOT5高分多光谱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与近海海域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对近海海域水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表征作用。景观总面积、破碎度、多样性及优势种是表征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景观总面积(TLA)与透明度显著正相关,斑块个数(NumP)与盐度显著正相关、与化学需氧量(BOD)显著负相关,平均斑块分维数(MPFD)与氨盐(NH4+)显著负相关,平均斑块面积(MPAR)与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和无机磷(P)显著负相关,多样性(SDI)与汞(Hg)显著正相关。其余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参数指标在数量上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