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藻种演替过程中营养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0年4~10月份四个航次典型断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爆发过程中藻种演替现象、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变化,并初步分析了营养盐特征对赤潮藻种演替的作用。结果表明:在4月、5月、7月三个航次"硅藻→甲藻→硅藻"的演替过程中,发现不同藻种对营养盐的需求不同,较高浓度的DIN、磷酸盐和硅酸盐以及低的DIN/P、Si/DIN、Si/P比值更有利于硅藻的生长,而甲藻在低浓度的DIN、磷酸盐和硅酸盐以及高的DIN/P、Si/DIN、Si/P比值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至10月份,硅藻和甲藻赤潮结束,营养盐基本恢复至赤潮爆发前的状态;不同时期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中营养盐的改变,使得竞争能力强的藻种逐渐成长为优势藻种,从而导致了藻种的季节演替现象。  相似文献   
732.
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湾海域使用现状分析,阐述我国海湾海域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海湾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海湾资源大量减少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3.
深圳湾TIN和PO43--P数值模拟及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万由鹏  毛献忠 《环境科学》2011,32(2):384-391
采用EFDC模型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和营养盐模型,模拟总无机氮(TIN)和正磷酸盐(PO43--P)等主要营养盐在深圳湾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IN和PO43--P的计算值和实测多年月均值枯、丰水期都吻合较好.内陆河流TIN和PO43--P减排方案的计算表明,珠江口TIN提高至三类海水标准是深圳湾水体...  相似文献   
734.
钱程 《世界环境》2011,(6):40-41
近来,大连化工事故、康菲漏油等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而中国的海上石油开发与勘探活动主要在渤海和南海,其中渤海由于海上石油勘探活动频繁,海上采油平台和生产油井众多,受溢油污染较为严重。据海洋局统计,渤海现有输油管道溢油概率约为每年0.1次;渤海石油平台由于火灾  相似文献   
735.
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污染物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近岸海域污染场界系统为工具,将近岸海域污染过程分解为发生场、输移场和效应场三个子系统加以分析,系统分割,子系统间跨边界矛盾和系统要素配置不合理是我国海域污染总量控制的三大问题。提出以包括部门统筹、要素统筹和区域统筹在内的海陆统筹思路克服系统问题,并建立以统筹定标、收集转移和控源减量为核心的海域污染总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36.
采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及2216E平板计数法对深圳海域水体细菌数量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普遍高于可培养细菌总数1~2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所占的比例为0.13%~88.65%。清洁水域YMK001站位及污染严重的深圳湾GDN053站位始终是细菌总数的高值区。可培养细菌总数与细菌总数、CODMn及BOD5相关关系不显著,不能准确反应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及环境水体有机物的存在状态;而细菌总数与CODMn及BOD5相关关系显著且相对稳定,与环境水体有机物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可见细菌总数相对于可培养细菌总数更适合于大范围海域的水质监测及不同海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37.
北黄海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季节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8年5月~ 2009年2月春夏秋冬在北黄海近岸海域庄河区域进行了四个航次分层叶绿素a调查,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分布规律较为复杂,8月中部离岸海区较高,2月由南向北递增,5月、11月由西向东递增.全年叶绿素a浓度表层略低于底层,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表现出典型的双峰模式,夏季和冬季是两个...  相似文献   
738.
海洋环境保护经济损益评估——以珠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首次计算了珠江口毗邻海域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和不同规划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从而间接获得了碧海行动计划实施后将产生的经济效益数据,结合计划投资,对珠江口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的经济损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珠江口毗邻海域总经济价值为2015亿元/a,现状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32.9亿元/a,约占...  相似文献   
73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收集了1972~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9°25'~32°00'N、124°00'E以西)所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分析表明:①近4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多达174次,暴发面积〉1 000 km2的有25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  相似文献   
740.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我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面临不同程度的PAHs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解析我国四大海域,尤其是近岸海域的PAHs污染状况,对于制定适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调研收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岸海域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物数据,结合熵值法(EWM)和层次分析法(AHP)模型分别对海域沉积物中芳烃污染物及4片海域进行赋权,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计算各监测点的综合得分,进而对我国四大海域PAHs污染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菲和芘在4片海域近岸沉积物中均含量较高,海域总体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黄海>南海>渤海>东海.对各近岸海域沉积物内的PAHs含量比进行分析发现,黄海中16种污染物在各监测点的含量接近,无关键污染物;南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萘、苊烯和苯并[g,h,i]苝;渤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苊和芴;东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芘、荧蒽和菲.本研究可为我国近岸海域芳烃污染防治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