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0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典型细菌生长和氧化应激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已被中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典型细菌的影响,将Bacillus subtilis B19(G+)和Escherichia coli K12(G-)暴露于含不同浓度DMP(0,5,10,20,40和80 mg·L-1)的培养基中,监测它们的生长状态以及氧化应激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DMP能抑制细菌生长,且其抑制作用随DMP的浓度增大而增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DMP对Escherichia coli K12的抑制作用比Bacillus subtilis B19更为显著,且会使菌体的长度增加。随着DMP浓度的逐渐增高,菌体内的SOD、CAT和GST的活性也随之上升。这一现象表明菌体内的ROS浓度有所升高。通过观察DMP的作用浓度及对时间的效应过程,发现菌体内的酶活性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并伴随出现氧化应激反应,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MP对微生物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2.
DEHP、DBP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测定和断乳大鼠子宫增重实验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HP和DBP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增高,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DEHP不引起断乳大鼠子宫增重.推断DEHP和DBP可能并不是通过模拟雌激素而是引起体内天然激素受体水平改变等其他机制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203.
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进行降解研究,并在基础上考察了催化剂量,溶液pH和溶液初始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且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来描述DMP的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DMP的光催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系统研究了光催化降解DMP过程中不同活性物种对光催化反应速率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在TiO2光催化降解DMP的过程中,?OH为主要的活性物种,其对DMP的降解速率贡献高于94%,而其它活性物种(ecb-,hvb+,O2?-和H2O2)对光催化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04.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在加重肝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CCl4造模组、CCl4+DEHP(0.05、5和500 mg·kg-1)暴露组和单独DEHP暴露(500 mg·kg-1)对照组.通过皮下注射50%CCl4(0.1 m L·100 g-1)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同时从造模开始给予DEHP灌胃,共9周.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胶原沉积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将人肝星状细胞(LX-2)分为正常组,DEHP刺激组(50μmol·L-1),DEHP刺激组(100μmol·L-1)及DEHP(10...  相似文献   
205.
不同菌源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生物降解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 F S1) ,从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2(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asa F S2) 和 F S3( 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sp . F S3) .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和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 M P) 的最适降解条件,比较了其降解特性. F S1 、 F S2 和 F S3 最适酸度分别为p H6 .5 ~8 .0 、p H7 .0 ~8 .0 和p H7 .0 ~8 .0 ,温度为20 ~35 ℃、15 ~35 ℃和15 ~35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和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降解的半寿期: F S1 < F S2 < F S3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是一株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菌  相似文献   
206.
TiO2/浮石光催化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浮石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考察催化剂用量、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分析降解动力学和有机物矿化程度.结果表明,催化剂最佳投放量为40 g·L-1,最佳pH为6.5.在最佳条件下,DMP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1,5 h DMP降解率达90%以上.降解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为:Ln(p0/p)=0.470t-0.050,速率常数=0.470h-1.考察降解过程水样的矿化程度,前4 h矿化率没有明显变化,4 h后矿化率逐渐加快,7 h矿化率达到70%.TiO2/浮石具有成本低、易回收利用、能充分与被降解物接触等优势,用于治理水体中DMP具有一定的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7.
刘青  陈成  陈泓哲  杨绍贵  何欢  孙成 《环境科学》2013,34(7):2670-2676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紫外光(UV)-H2O2体系下的光降解机制,利用质谱仪鉴定了目标化合物的降解产物,并借此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UV-H2O2的体系中,10 mg.L-1的DMP在90 min内的降解率达到92.3%,溶液pH值由初始的6.50降至4.98.通过GC/MS、LC/MS分析,DMP在UV-H2O2降解过程中的产物有六类,并且推断出DMP的两条侧链同时发生水解作用,生成的邻苯二甲酸可以异构为更加稳定的对苯二甲酸.此外,DMP还可以发生苯环取代、侧链缩合成环等反应,最后,在.OH的作用下,DMP及其芳香族中间产物发生开环反应,苯环被破坏,生成多种小分子有机酸,并进一步矿化为CO2和水.  相似文献   
208.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添加剂,并因塑料制品大量广泛使用而进入土壤环境,但其对土壤动物的毒性及其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使其暴露于不同含量DEP的模拟污染土壤,以蚯蚓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ROS含量、GST活性、MDA含量和DNA损伤程度为评估参数,研究含DEP污染土壤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并分析其机制.结果表明,在DEP胁迫作用下,蚯蚓体内的抗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活性氧自由基(ROS)均发生变化并导致基因损伤产生.在28d的实验周期内0.1~50 mg·kg-1DEP的胁迫下,ROS含量水平呈现增加状态,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并且过量的ROS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机体内MDA含量增加.在ROS和MDA共同作用下,蚯蚓体腔内的DNA受到损伤并且损伤程度与DEP含量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DEP可以对蚯蚓机体和DNA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表现出较强的生态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9.
采用UV、H2O2、O3及其联用工艺对自来水本底条件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去除效果、特性及降解机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采用单独的UV光照射不能有效去除DMP;而UV-H2O2联用工艺对DMP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DMP初始浓度约为1.0 mg·L-1,UV光强为133.9μW·cm-2,H2O2投加量为20 mg·L-1的条件下,30 min后DMP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73.08%,在降解过程中,监测到DMP氧化产物;当DMP初始浓度约为1.0 mg·L-1,O3投加量为3 mg·L-1时,单独O3氧化DMP的去除率为55.81%;UV-O3联用工艺对DMP的去除效果略优于单独O3氧化,去除效果提高了10%左右.单独O3和UV-O3氧化在初始氧化阶段可形成不同于UV-H2O2工艺的降解产物;UV-H2O2-O3联用工艺能高效氧化水中DMP,O3的投加不但极大的增强了UV-H2O2工艺的氧化性能,同时抑制了UV+H2O2降解过程中DMP氧化产物的生成,并使生成的产物快速降解.几种氧化工艺对DMP去除效果顺序依次为UV<O3<UV-O3<UV-H2O2<UV-H2O2-O3.  相似文献   
210.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