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安全科学   50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947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安防》2012,(Z1):98
日前,我国第一个特大城市级全数字、全高清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由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武汉智慧之眼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并正式启用。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由25万个摄像头组成,按照重要程度和应用范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市级监控点5000个,覆盖主城区出入城  相似文献   
992.
青岛市崂山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2009年以来,崂山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把安全社区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全面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创、梯次推进的安全社区创建模式,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构建完善了大安全监管格局,形成了共建、共享、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993.
选取铜绿微囊藻、鱼腥藻、蛋白核小球藻、汉氏菱形藻、薄甲藻和小定鞭金藻作为湖泊水体从富营养状态到贫营养状态的代表藻种,用热乙醇-反复冻融-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叶绿素a、b、c的浓度,通过分析叶绿素(chl)的比值、藻类种群组成和水体营养水平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了叶绿素比值模型作为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一种新方法.在计算单种藻类chlb/chla、chlc/chla比值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湖泊水体不同营养水平藻类种群组成的统计数据,得到不同营养状态下多种藻类同时存在时水体chlb/chla和chlc/chla比值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中营养和贫营养水体中,chlc/chla值随营养水平的降低呈明显单调上升的趋势;在富营养化水体中,chlb/chla值随营养水平的降低而呈明显单调上升的趋势.根据这个规律,提出了判断水体营养水平的新标准,即:当chlc/chla0.30时,水体为贫营养;当0.18chlc/chla0.30时,水体为中营养;当chlc/chla0.18时,水体为富营养,此时,需要借助chlb/chla的值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当chlb/chla0.14时,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当0.08chlb/chla0.14时,水体为中度富营养化;当chlb/chla0.08时,水体为重度富营养化.以白洋淀为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比值模型判断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判断结果相符.因此,叶绿素比值模型可以作为简单、快捷、准确的评价我国淡水湖泊营养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断面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020年4-5月江苏省14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在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到鱼类可操作分类单元(OTU)418个,共注释到10目14科32属46种,其中鲤形目的鱼类有27种,序列占比达8...  相似文献   
995.
广州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季节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反映广东省广州市冬、夏季颗粒物的特征,分别于2008年12月16日─2009年1月9日和2009年8月4 ─29日,在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使用微天平法四通道颗粒物采样仪进行颗粒物采样,并测定了PM10中ρ(OC)和ρ(EC),Al和Fe等16种化学元素以及SO42-和Ca2+等9种离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ρ(PM10),PM10中的ρ(OC)和ρ(EC),Al和Fe等16种化学元素以及SO42-和Ca2+等9种离子的质量深度季节差异明显,均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冬、夏季PM10中各成分所占比例排序不同,但均以OC所占比例最大,SO42-和Ca2+等9种离子次之.广州PM10主要有5个来源,但冬、夏季不同.其中冬季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和土壤扬尘、燃煤、交通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海盐;夏季则主要来源于燃油、交通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土壤扬尘或燃煤、海盐、垃圾焚烧或特殊工业源.   相似文献   
996.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风蚀输沙率模型,对1986-2006年期间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植被的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1986、1996和2006年研究区植被防风固沙量分别为9 056×104 t、4 972×104 t和6 296×104 t;不同植被覆盖的土地类型中,有林地防风固沙能力最强,其次为灌木林,低覆盖度草地最小;1986-2006年,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功能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植被防风固沙功能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防风固沙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零散分布在河流、湖泊沿岸等植被覆盖状况较好的区域;研究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较大,2006年达到53.1×108元,明显高于当年研究区的GDP。  相似文献   
997.
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分别选取离地50m左右的楼顶采样点和交通干线路边采样点,在空气污染水平相对较严重的秋季,以大流量采样器同步采集了PM_(10)和PM_(2.5)样品,研究其水溶性无机离子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998.
东江流域土壤、植被和悬浮物的碳、氮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氮同位素值对监测流域植被组成、环境变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指标,为中短时间尺度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以亚热带山区的东江流域为例,以流域内的植被、土壤及水体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其有机质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揭示流域植被的成分和环境变化的信息。研究发现:东江流域土壤碳同位素、C/N比值差值不大;植被的氮同位素差值明显,C/N比值差异较大。对东江流域悬浮物δ13C值近20年的监测表明:其值在早期逐年升高,近10年来转趋稳定并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范围在-17.8‰~-26.1‰之间,反映了该流域植被破坏和恢复的过程以及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9.
胡清静  张成君  郭景  褚兆晶  安娟 《生态环境》2010,19(7):1543-1549
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因素较多,在环境参数越复杂的地区控制因素则越多。城市环境相对于自然环境来说,不仅气象因素对植物同位素组成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城市环境中人为因素如大气污染物、城市建筑等均可以影响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根据对兰州市校园中银杏(Ginkgo biloba)各向叶片生长期(四月至十月)的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解影响叶片同位素组成的环境参数特征,通过CANOCO统计分析确定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中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植物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较大(两者的相关性为r=0.550),降水、光照、温度等也是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到各个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除有效湿度(两者的相关性为r=0.761)外,其它各种因素与叶片碳同位素组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而环境参数对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主要由叶片气孔的开闭进行。  相似文献   
1000.
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蕊  张建利  何彪  李峰  张志明  周睿  欧晓昆 《生态环境》2010,19(12):2821-2825
选择元江干热河谷典型草地群落,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流域上、中、下游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种群习性等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流域上游祥云和中下游红河干热河谷草地群落中出现的植物种类最多,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是以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为辅的结构类型。(2)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群落中,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为优势种群,次优种群随流域环境的改变而不同。(3)元江流域干热河谷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00~0.25之间,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种群的扩散受流域河谷通道作用影响较小。(4)种群的扩散和定居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组成也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