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安全科学   1109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769篇
综合类   3513篇
基础理论   431篇
污染及防治   335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262篇
灾害及防治   3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随着环境伦理理论研究的深入,环境伦理学实践效能问题已广受关注.强化实践效度作为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重要目标指向,要求立足于具体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对特定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对提升环境伦理学实践效度具有重要意义.参6.  相似文献   
992.
全氟和多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其在民用和工业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环境样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这类物质。PFASs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毒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公众关注。目前,PFASs对人类健康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面,由于人类有复杂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因此PPAS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具体机制和安全剂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PFASs在人体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PFAS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2013年7月11日来源:环境卫生权威混合物毒理学专家认为,不能假定在评估对单独化学物质的暴露构成的健康风险时通常使用的缺省不确定性系数,以免遭受化学混合物的潜在有害影响。不确定性系数长久以来被用于将毒理学结果由实验动物研究外推到人类。由Andreas Kortenkamp领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国产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和普通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混凝土对结构增韧和控裂的效果,分别采用材料试验和构件试验进行研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发现ECC的峰值荷载和峰值荷载对应的拉应变要远远大于普通混凝土、PVA纤维混凝土,而且ECC起裂以后,裂缝宽度较小,且发展较慢,控制较好;采用不同高度的ECC、PVA纤维混凝土作为钢筋混凝土梁底保护层,发现1/4h ECC对钢筋混凝土增韧的效果最好,且裂缝宽度为0.2mm时,1/4h ECC的承载能力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提高1.6倍,峰值荷载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提高约12%;同时发现,在相同荷载作用下,采用ECC作为梁底保护层时,裂缝宽度比钢筋混凝土小,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宽度的快速增长,间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995.
江桂斌 《环境化学》2012,31(5):569-572
2011年9月21—24日,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近1700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成为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继往开来,快速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要面对能源消费、热岛效应、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建设低碳城市。具体分析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困境,基于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构建了"MOCIC"分析模型,最后从政府、企业、居民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生态环境学报》2012,(10):1789
《生态环境》(现《生态环境学报》)继续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编委会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98.
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通知,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生态环境学报》被评选为2011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该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评选300种。目前,《生态环境学报》的各项学术质量指标都较高。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12月发布的《2011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核  相似文献   
999.
《生态环境》(现《生态环境学报》)继续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编委会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