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人工驯养的厌氧污泥进行除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投加量(VSS)、pH值、U(Ⅵ)初始浓度、外加电子供体和污泥重复利用等对污泥处理U(Ⅵ)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范围内(5.2~6.6),厌氧污泥对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效去除率;当以还原铁粉和无水乙醇作电子供体时,U(Ⅵ)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的时间为未加电子供体时的2倍。U(Ⅵ)去除速度与VSS投加量成正比关系,U(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厌氧污泥可以长期使用。pH值的影响最关键,其次是外加电子供体。厌氧污泥除U(Ⅵ)机理为氧化还原和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了利用GB6768—86《水中微量分析方法》,就原国营二二一厂退役过程中建造的放射性污染物填埋坑监护期间近三年来周边观测井水中浓度监测分析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3.
在温度为70~80℃、单体质量浓度为30%~35%、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质量比)为10∶2.5、反应时间为3.5~4 h条件下对CMC进行改性,接枝率可达68%以上。以改性前后的CMC为吸附剂,对模拟酸法地浸含废水进行了对比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CMC对吸附效果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改性CMC质量浓度为0.10 g/L,温度为25℃,pH为5.0,吸附时间100 min,此时去除率达到了97.1%,比CMC改性后对的吸附率平均提高了近21%。影响吸附效果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改性CMC投加量、pH、吸附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2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吸附剂铝掺加赤铁矿(Al-Hem),并通过XRD、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初始pH、Al15-Hem加入量、吸附时间和初始U(Ⅵ)质量浓度对U(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初始pH为6、Al15-Hem加入量为0.20 g/L、初始U(Ⅵ)质量浓度为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Al15-Hem对U(Ⅵ)的去除率为98.8%;Al15-Hem经4次解吸后,对U(Ⅵ)的去除率仍大于77.6%,具有一定的重复利用性;Al15-Hem对U(Ⅵ)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其机理可能是U(Ⅵ)与吸附剂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了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25.
王煦栋  刘思金  徐明 《环境化学》2021,40(6):1631-1642
广泛存在于地壳中,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可以被释放到天然水体中,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进而带来潜在的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作为一种锕系元素,同时具有放射毒性与化学毒性.由于的天然同位素均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且自然环境中的人体暴露具有低剂量、长周期的特点,地下水污染的健康风险主要体现为化学...  相似文献   
26.
水合氧化铁对痕量铀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合氧化铁的制备条件及其对痕量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加碱温度和反应温度均为80℃时,吸附剂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72.8m^2.g^-1,当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90-95℃,溶液pH≈6时,吸附量可达122mg.g^-1,但吸附体系中硼酸和硫酸镁的存在导致吸附量下降。  相似文献   
27.
调查了某矿山居民区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的辐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对辐射剂量估算,评价该矿山辐射环境的现状。结果表明,该矿山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确实对当地的居民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所调查的时间段内,该矿山评价区域由放射性物质排放所致关键子区居民的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52mSv;无论是历史时期还是现状,其关键核素都是^222Rn。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应考虑减少^222Rn的排放。  相似文献   
28.
浅谈铀矿山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矿区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 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原工作地点(老点)存在两个放射性废物库537-1和537-2。年内分别在库周围取地下水(或土)6次,对537-1得到地下水和泥土中的含量大约为1.27μg/L和3.0μg/L,对537-2得到的地下水中的90Sr含量约为5.35×10-3Bq/L。上列数据与本底无明显差异。可见,537-1废物库周围地下水中含量与生活区河水中含量无明显差异,537-2废物库周围地下水中锶含量与生活区河水中含量也无明显差异。至今未监测到两个废物库中的放射性核素对周围地下水中的明显 影响。  相似文献   
30.
生物还原法是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体的有效方法,值得开展广泛研究。文章在阐述种类及迁移性的基础上,从生物还原机理及主要微生物等方面对生物还原法进行概括介绍;同时探讨了生物群落结构、氧化剂、电子供体等因素对生物还原效率及产物稳定性的影响,总结并提出了生物还原的一系列强化方法及实地应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生物还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