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发酵稻壳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发酵稻壳对Fe2+和S2-离子的固定潜力,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发酵稻壳对Fe2+和S2-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反应时间、溶液中Fe2+和S2-浓度、溶液p H、吸附反应环境温度及溶液离子强度对发酵稻壳吸附Fe2+和S2-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解吸附试验了解发酵稻壳吸附态Fe2+和S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稻壳吸附Fe2+(r=0.912 1)和S2-(r=0.901 1)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且Fe2+(R2=0.965 1)和S2-(R2=0.936 6)的等温吸附特征可较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发酵稻壳对Fe2+和S2-的吸附为非优惠型吸附,其中对Fe2+的吸附为非自发反应,对S2-的吸附为自发反应.发酵稻壳对Fe2+和S2-的吸附过程是一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主要为配位吸附,而对S2-的吸附主要为阴离子交换吸附.一定p H范围内(1.50~11.50)发酵稻壳吸附Fe2+和S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量有所增加,而对S2-的吸附量略有减少,进一步证明发酵稻壳对Fe2+的吸附以内层配位为主,对S2-的吸附以外层络合为主.此外,不同p H条件及离子强度下发酵稻壳吸附的Fe2+和S2-解吸率很低,解吸率均小于10.00%.上述结果说明,发酵稻壳对Fe2+和S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吸附态Fe2+和S2-稳定性好,不易再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量铁离子(Fe3+)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CHP及含4种不同浓度Fe3+的CHP进行了绝热分解测试,测试分析了5个样品在绝热条件下的起始分解温度(To,s)、绝热温升(ΔTad,s)、最大温升速率(mm,s)和最大温升速率到达时间(θm,s)等参数,并利用热惰性因子Φ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绝热条件下,微量Fe3+的存在对CHP分解的To,s,ΔTad,s,mm,s和θm,s均有较大影响,且浓度不同对各参数的影响不一样;Fe3+的存在增加了CHP分解的剧烈程度,且浓度越大,CHP分解越剧烈,其热分解失控可能性越大,危险性越高;储存运输CHP时要避免与高浓度的Fe3+接触。研究结果可为CHP的热稳定性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制备稳定悬浮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以氯苯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Fe2+-SP)和MWCNTs的组合降解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p H值、MWCNTs浓度和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降解氯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面,在初始pH值为7,硫酸亚铁浓度为5 mmol/L,过硫酸钠浓度为10 mmol/L,MWCNTs为1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对浓度为40 mg/L的氯苯去除率可到93%,比单独使用Fe2+-SP高11%。溶液p H能影响降解效果,初始p H为7的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好。进一步实验表明,MWCNTs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铁离子不同浓度处理下水生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其对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吸收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分析0.1 mg·L-1 CIP胁迫下不同浓度铁离子(0、10、20、50、100和150 mg·L-1)对凤眼莲根系生理生化及CIP富集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浓度铁离子对凤眼莲根系孔隙度和泌氧量无显著影响,而根系活力随着铁离子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铁离子促进凤眼莲根表铁膜形成,150 mg·L-1铁离子处理下凤眼莲根表铁膜量最大,且根表吸附CIP含量最多,而根系中吸收CIP含量显著降低.铁离子对凤眼莲根系生理生化无显著影响,而有利于凤眼莲根表铁膜量增加,促进根系表面CIP的吸附作用,阻碍根系对CIP的吸收作用,降低CIP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沈承亮  石先阳  毕红 《环境化学》2022,41(3):1069-1077
本文以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碳点(CDs@MR-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CDs@MR-1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表面基团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  相似文献   
16.
铁离子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为依托,将进水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调配成6 mg/L、1g mg/L、40 mg/L,考察三价铁离子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铁离子对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水质影响不大.随着铁离子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跨膜压差(TMP)增长趋势变小,膜污染得到缓解,其中铁离子投加质量浓度为40 mg/L时,膜污染控制效果最好.铁离子的投加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造成污泥质量浓度的上升,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松散型胞外聚会物(LB-EPS)质量比的下降.从膜阻力分析可以看出.投加铁离子主要是降低SMP和LB-EPS等凝胶层污染物引起的外部阻力.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炭纤维(ACF)为溶液中铁离子的吸附剂,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ACF比表面积及表面酸碱性对Fe3 吸附行为的影响.通过平衡吸附实验获得的吸附等温线,并不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经验吸附方程.吸附温度升高与ACF比表面积增加,都有利于铁离子的吸附,说明吸附过程同时具备物理和化学吸附行为的双重特征.ACF表面碱性基团是影响铁离子吸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氧化氢加Fe^3+作催化剂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军 Gilbe.  E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7):16-19,34
采用H2O2/Fe^3+对含酚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的研究。对于溶液pH值、过氧化氢浓度、铁离子浓度与酚、COD、TOC去除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酸性pH值范围内,Fe^3+作催化剂可获得不低于Fe^2+作催化剂进的催化活性。对酚、COD和TOC都有较好的去除率。而在初始pH=7时,Fe^3+作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降低,自动连续控制溶液pH=7.0±0.2时,无论是高铁或低铁离子都大幅度都大幅度  相似文献   
19.
零价铁-过二硫酸盐连续运行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中硝基苯(NB)的高毒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建立了零价铁-过二硫酸盐(Fe0-PS)连续运行体系以降解水中NB.研究结果表明,单独Fe0柱可还原降解NB,Fe0对不同浓度NB的还原效果均较好,随着流速的减慢及初始pH的降低,NB还原效果变好;但还原体系中总有机碳(TOC)基本没有去除,只是生成了中间产物苯胺(AN).Fe0-PS联合体系中,随着PS的投加,产生的Fe2+活化PS,发生了类Fenton反应,从而使还原产物AN得以氧化降解,TOC去除率可达54.8%;随着Fe0填充量的增加,氧化产物Fe2+随之增加,还原产物AN随之减少.可见,Fe0-PS连续运行体系,以Fe2+为媒介巧妙结合还原与氧化作用,能有效去除NB.  相似文献   
20.
使用富含铁基质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氧化还原和p H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基质中铁溶出,致使间隙水中亚铁离子增加,进而影响污水去除效率.本研究以使用富含铁基质的香蒲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处理富含有机物污水时,内部间隙水的亚铁离子、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 H时空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各位点间隙水都含有较高浓度亚铁离子,范围为8.23~462.86 mg·L-1,远远高于进水中亚铁含量,表明运行过程中,基质铁大量溶出;内部各位点ORP在-236~40 m V之间,变化范围较大,多数位点ORP均为负值,表明整个湿地内部大部分区域处于厌氧状态,是污水中较高浓度有机物降解导致;ORP在水深方向逐渐下降,污水沿程方向是逐渐升高的,夏季ORP整体较高,春秋季较低.亚铁离子变化特点与ORP相反,ORP高的情况下,亚铁离子浓度较低,表明亚铁离子浓度受ORP影响.湿地内部各位点处的p H空间变化范围不大,在6.44~7.97之间,仍维持在中性范围.结合p H和ORP的分布特征可以得知,间隙水中亚铁离子应是基质中铁氧化物特别是三价铁氧物,络合和还原解离共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