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B(iNO)3·35H2O和T(iSO)42为反应物,用异丙醇助水热法制备了钛酸光催化剂,并研究不同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RD表征了样品的结构,UV-vis漫反射测试显示含有Bi12TiO20的样品的吸收带发生了红移,BET测试表明样品的比表面积远远高于化学溶剂分解法制备的钛酸的比表面积。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40℃,水热反应时间为2.5h时,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且超过P25。  相似文献   
12.
李蒋  王雁  张秀芳  赵旭 《环境科学》2018,39(8):3713-371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Co_3O_4/BiVO_4复合薄膜电极,并以之为光阳极,在过一硫酸盐(PMS)辅助作用下开展了光电催化降解双酚A研究.结果表明,PMS在可见光下可显著强化Co_3O_4/BiVO_4复合阳极光电催化降解双酚A,在0.25 V外加偏压以及可见光照射下,当加入2 mmol·L-1PMS时,双酚A在2 h内的降解效率为96%.降解动力学常数为0.471 4 min-1.系统研究了PMS初始浓度、外加偏压对双酚A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双酚A在较低的PMS投加量和较低的外加偏压(0.25 V)下即可有效降解.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鉴定体系的主要活性自由基为SO·-4和·OH.并进一步通过淬灭实验结果证明空穴、SO·-4和·OH起主要氧化作用.光电反应后的体系中未检测到金属离子溶出,可避免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以同时含La(Ⅲ)和B(iⅢ)的双金属配合物BiLa(dtpa)(NO3).3.5H2O为前驱体,通过500℃的热分解制得-镧复合氧化物Bi0.775La0.225O1.5,并利用XRD、SEM和UV-Vis漫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灼烧时间对样品的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的影响。以甲基橙模拟废水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研究不同灼烧时间对-镧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分解所得-镧复合氧化物样品呈疏松多孔结构,对光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在紫外光区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灼烧时间影响样品的粒径和形貌以及光催化效果,在20 mg/L甲基橙溶液中添加灼烧1 h和4 h所得的催化剂样品1 g/L,光照4 h后甲基橙褪色率分别达95%和91%。  相似文献   
14.
在离子液体[BMIM]Br辅助的水热条件下制备出钒酸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催化剂为单相单斜白钨矿(Clinobisvanite),m-Bi VO4结构,形貌为疏松多孔的层片状结构。采用GC-MS对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催化降解艾氏剂的降解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 min时,降解率达到98.7%,照射3 h后,降解率为100%,对WILEY7.LIB谱库检索到的产物结构(相似度91%)分析表明,产物结构完全进行了重排。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掺杂量的Sm~(3+)-BiPO_4光催化剂。用XRD,EDS,SEM和DRS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特性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Sm~(3+)-BiPO_4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钐掺杂使BiPO_4光催化活性提高了30%。当钐掺杂量为5%时,紫外光照射90 min,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86.1%。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步法制备石墨烯(GO)和[Bi(Ⅲ)]改性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IF-8),得到GZIF和Bi@GZIF吸附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ZIF-8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表面形态及表面基团发生了变化,对碘离子的吸附能力增强,吸附速度加快,尤其是Bi@GZIF在5 min内完成吸附88.3%,最大吸附容量达197.2 mg/g。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微波消解土壤、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痕量的方法。采用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热解涂层石墨管,塞曼扣背景。此方法对测定土壤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μg/g,加标回收率为94.5%~103.8%,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大面调查,典型断面剖析及关键站位连续观测结果,研究了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探讨其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溶解含量在0~0.029μg·L-1之间,平均值为0.008μg·L-1;底层海水浓度稍高,介于0.001~0.189μg·L-1之间,平均值为0.016μg·L-1.水平方向上,溶解低值分布与盐度所示长江冲淡水双支扩散特征吻合,表明其可示踪长江冲淡水路径;高值出现在黄海暖流和苏北沿岸流途经之处及长江冲淡水与沿浙闽沿岸水交汇之处,表明其分布受控于海流系统循环.垂直方向上,水体对流和涡动混合使近岸海水均匀混合,陆架区强潮混合锋面将近岸垂向混合区和离岸层化海水区分隔,阻挡了溶解向外输运,使锋区内溶解含量明显高于外海.周日内,溶解变化主要与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等海域特定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与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波动尚未呈现明显关系.溶解与悬浮颗粒物显著正相关,表明其易从固相释放至水体,并确定由颗粒态转化为溶解态的最佳温度(22~27℃)、盐度(28~31)和pH(7.9~8.1).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对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进行测定的新方法——硫脲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10的固液比以pH5.0±0.2的HAc—NaAc为没提剂制备锑渣和渣浸出液,处理后浸出液中的锑和采用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对渣中锑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