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52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465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51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9 毫秒
651.
652.
长江经济带碳减排潜力与低碳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需要,借助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间相关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及区域间的碳排放、能源强度、碳吸收进行测算,并探讨长江经济带未来低碳发展策略,分析 “高碳情景”与“低碳情景”下2030年各区域的碳减排潜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聚集度较高且整体增速趋缓。东部区域碳排放均值最大,西部区域最小。中部区域碳排放增速最快,东部区域最慢。西部区域能源强度最高,东部区域最低;但中部区域能源强度降幅最大,东部区域降幅最小。西部区域碳汇能力最强,东部区域最弱。基于以上发现,从碳减排责任划分、低碳消费、清洁能源替代、高耗能产业优化以及区域生态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力图实现碳源面的直接碳减排与碳汇面的相对碳减排。最后,经预测可知:2030年,长江经济带“低碳情景”比“高碳情景”减少碳排放约12亿t,中部区域将成为碳排放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653.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破解长江经济带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重要手段。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图上红线"到"地块红线"转变的重要保障。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严守过程中面临落地难度大、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制度配套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以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立法体系为突破口,以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准入制度、监督巡查制度、评价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及赔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系列制度为重点,着力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执法监管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和鼓励公众参与,分区域、分步骤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654.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对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水平具有明显的梯级差异;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显著正向作用发生在整体层面和下游地区;在产业集聚引导下,整体及下游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有所增强,上游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未因产业集聚而改变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解释这一现象的可能途径是处于产业集聚初级阶段的政府主导型集聚使企业倾向于低成本战略,而处于产业集聚高级阶段的市场诱致型集聚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采用差异化战略。依据结论提出缩小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不平衡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55.
区域一体化能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的提升。研究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总效率中,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在2008年之后呈波动中下降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效率最高,黔中城市群效率最低;2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上升,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而成渝、滇中和黔中等三个西部城市群则相反,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3总体来看,区域一体化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技术进步影响显著,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影响不明显。此外,区域一体化存在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技术效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明显,而成渝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其他城市群则对效率值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以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经济密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等。并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差异,针对性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56.
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生长及种群参数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24个月在长江靖江段沿岸收集似鳊标本2 334尾,采用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ELEFAN I技术估算长江近口段沿岸似鳊的生长参数与种群参数。结果表明:似鳊体长(L,cm)与体质量(W,g)幂函数关系为:W=0.0182×L~(2.948)(r=0.9823,n=233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似鳊生长参数为:极限体长(L_∞)=19.25 cm,生长系数(K)=0.2/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_0)为-1.59 a,体质量的生长拐点年龄为3.55 a。采用Pauly的经验公式估算似鳊自然死亡系数(M)为0.556/a。由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出的似鳊总死亡系数(Z)为1.638/a,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发率(E)分别为1.082/a和0.66/a。2012~2013年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年均资源重量和资源数量分别为120.59 t和947.4万尾。经相关估算参数和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分析得出,当前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建议将沿岸水域禁渔期延长至9月(即4~9月),以实现似鳊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7.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选取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武汉市、上海市、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SR模型构建具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共31个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权重求解,消除了指标间的影响,使各指标权重更加客观;最后构建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3个城市2004~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3个城市2004~2015年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状态不断好转。  相似文献   
658.
长江口江苏段为江阴大桥至长江口北支入海口,受海洋潮汐影响较大,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最下游分布区。为掌握该区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于2023年进行了4次船只目视调查,并于2019年12月—2023年12月采用定点观测、环境DNA(eDNA)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12月—2023年12月,累计观测到长江江豚236次,718头次。江阴大桥至崇启大桥,两岸均有长江江豚分布,热点区域为五山江段、常阴沙江段和江阴大桥江段。4次船只目视调查(样线1 274 km)共目击到长江江豚28次,计65头次。长江江豚的遇见率为0.02~0.13头次/km,平均遇见率为0.05头次/km。可见系数法估算结果得到2,5,9,11月该江段种群数量为14.8~64.8头,平均为38.9头。长江江豚冬、春季较为活跃。长江江豚热点区域自然岸线相对较多,人为活动干扰较小。针对长江口江苏段无专门长江江豚保护地,缺乏系统监测与保护措施等问题,提出应完善监测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将长江江豚热点活动区域作为重点监护区以及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659.
本文对泰兴市区域内主要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合饮用水源取水口建设概况及取水口水质现状,说明保护长江水质就是保护饮用水源,并提出保护饮用水源-长江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60.
长江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对2002-2003年采集于长江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9类234种,包括VOCs23种、SVOCs211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49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24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19种.VOCs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17μg/L.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醚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 50,1.13,0.41,0.06,0.07和0.16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1.78,0.16~0.37和0.002~0.4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