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长江流域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长江流域中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应用碱性氧化铜分解-气相色谱检测法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植物和土壤样品中的木质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植物具有较宽的C/V和S/V范围,可以区分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湿生和非湿生植物;长江流域土壤则呈现出中下游地区较上游地区有机碳中木质素含量较高且降解程度较小的趋势,南北支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南支土壤中有机碳含量(OC)较高、碳同位素比值δ13C较高且木质素含量较高.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长江流域的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具有明显的流域自身特征,这些特征为探讨陆源有机物自长江向东海陆架输送和埋藏等科学问题提供更可靠和更丰富细致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3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立足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江河流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最新成果。目前,刊物同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收录,同时收录本刊的还包括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  相似文献   
133.
湖南东线是目前该省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本文在分析大量现状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东线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与长江开放开发的内在联系,提出湖南省现阶段应重点开发东线,以岳阳为门户,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核心,以衡阳为砥柱,采取点一轴开发方式建好湘江中下游经济走廊,积极参与长江流域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134.
长江流域地貌系统演化趋势与流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地貌系统的演化趋势与流域经济开发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流域变量间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流域消能率、河型控制因素与河相关系的一般情况,指出流域中自变量的变化必然导致流域环境的改变,今后几十年到一百年,长江流域将受全球气候变化冲击,人类不适当活动的干扰及地壳沉降累积作用等的迭合影响,流域产沙量会增多,中、下游洪水威胁加剧,航行条件变差,护岸投资达百亿元以上。因此,有必要修订流域规划,当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和运行时,也必须考虑上述迭合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35.
136.
近40年来长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可能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ann Kendall方法,分析了近40年长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点(长江干流水文站:屏山站、宜昌站、汉口站与大通站;支流水文站:嘉陵江的北碚站和汉江的皇庄站)的流量及输沙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受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水利设施建设等)与自然因素(如降水的时空变化)综合因素影响,变化趋势表现出复杂性,上、中、下游各有特点;②长江流域屏山站以上流域输沙率有上升趋势(1~5月份上升趋势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这与上游河床坡度较大,使泥沙不易沉积以及暴雨与降水增加有关;③长江中下游输沙呈显著下降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宜昌-汉口河段是长江流域泥沙主要沉积区,加上葛州坝与三峡工程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使中下游输沙量呈下降趋势。由于下游降水增加,使下游径流量自1980s以来有微弱上升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中上游流量变化不显著。对上、中、下游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对流域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贡献率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7.
长江流域涉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长江流域的环境管理策略大致经历了以水量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和水质目标管理三个阶段.在统一生态环境监管职能、实现五个“打通”的新形势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策略必将由水质目标管理快速向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转变.在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的积极进展和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①规划和建设服务于应急预警和管理决策的长江生态系统观测网络,推动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数据融合,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据时空精度和反应速度,开展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观测;②加强长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主要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研究、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突出生态问题专题研究,不断创新科研与管理深度融合的科研模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③制定长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分阶段分区域目标,促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陆域生态和水陆交错带的持续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协同;④提出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和重点区域、突出问题的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38.
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在十九大上形成了"共抓大保护、禁止大开发"的共识。水生态问题,是新时期下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时下研究价值较高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9.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分布特征·来源解析·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总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选择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最严重的上游地区岷江和沱江为典型区,分析总磷来源,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开始总磷成为长江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其中上游污染最重,中游污染最轻,总体呈降低趋势;长江流域枯/平水期总磷污染较重,丰水期污染较轻,说明流域主要污染负荷来自点源.总体来说,造成长江流域总磷较高的原因有:磷矿开采和磷化工的污染源高负荷排放,造成部分河段水质严重超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影响河流水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不足;生态流量不足,加剧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导向不全面和污染源监管措施不系统,影响总磷水质同步改善.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特征,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原则,提出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建议:①抓住长江流域上游重点片区,开展流域总磷污染整治. ②抓住磷化工、城镇生活和畜禽养殖等三类涉磷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控制磷污染负荷排放. ③抓住环境监管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0.
长江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长江流域作为典型的湿润-半湿润区,干湿交替明显,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较为复杂.为了深入认识和理解长江流域气象干旱现状及其特征,探究干旱事件发生规律,采用长江流域1951-2015年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帕尔默干旱指数,运用Mann-Kendall检验、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集合经验模分解)、REOF(rotatio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森斜率估算等分析方法,探讨长江流域干旱面积时间变化特征、干湿情景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15年,长江流域发生季节性干旱的面积整体呈扩大趋势,2000年后该趋势有所减缓.流域内呈现6个明显的干湿空间分布型,2000年后流域的东南部呈变旱态势,整体而言,流域内"南涝北旱"特征十分明显.未来,长江流域整体有变湿的趋势,西北部更旱,东北部变湿,南部以及东南部PDSI上升趋势明显,有发生旱涝急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