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3208篇
废物处理   193篇
环保管理   2154篇
综合类   6798篇
基础理论   371篇
污染及防治   264篇
评价与监测   327篇
社会与环境   347篇
灾害及防治   25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1565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977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1.
通常采用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研究生产者行为时,一般默认生产者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安排生产,而忽略了由于产出的经济无效率所造成的偏差,这种偏差最终会影响要素替代弹性、要素最优配置及产出效率的准确测度.本文采用面板模型的三要素成本函数循环参数估计法,通过施加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估算了辽宁省工业部门二类行业的相对技术无效率、配置无效率程度及要素间的相对价格扭曲,并计算了资本、劳动、能源要素间的交叉替代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出端技术无效率,而在要素投入的配置效率环节,能源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消耗.因此,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在要素投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能大幅改善产出水平,这将是辽宁省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12.
鄱阳湖流域水文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也随之减弱;气温对上述变量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增加的情况下。相同的气温变化情景下,降水增加比降水减少对径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降水减少比降水增加对土壤蒸发量与基流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降水变化对水文变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13.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而屏障作用显著.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过去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政策进行回顾和总结,辨析其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今后西部国土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7年)主要是开发带动治理,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前(1978-1999年)逐渐由开发转变为以保护为主,西部大开发十年期间(2000-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②在空间上,通过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移民、财政转移支付和差别化的生态环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③在各项政策和工程实施下,西部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在生态环境治理、全社会参与、环保投资等方面探索出诸多成功经验;④生态环境政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建设多以各个部门主导,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协调,有些政策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生态补偿政策缺乏总体还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环节还较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14.
在总结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目标,加快建立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基础、以"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体制保障"为配套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在源头预防方面,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目标体系、统计体系与核算制度,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将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准则等;在过程严管方面,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实绩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制度、科学严格的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体系,以及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等;在后果严惩方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审计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等;在经济调节方面,建立绿色财税金融制度体系,推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建立平衡生态产品生产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的生态补偿制度等;在公众参与方面,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公民环境权利,完善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与立法听证等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要从上层建筑入手,理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涉及的顶层重大关系,在中央层面明晰资源、环境和生态三个领域的关系,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分配,调整环境保护系统内部的管理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915.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湖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湖南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湖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湖南农村城镇化存在水平偏低、分布不平衡、数量增长超过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政策制约、规划滞后性、建设随意性、建设资金不足、建设管理不到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本文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客观地分析制约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湖南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16.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反贫困是发展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近年来,旅游业作为反贫困(扶贫)的一种方式开始受到国内外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的历程、内容、地域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旅游扶贫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研究内容集中于政府、社区、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旅游扶贫的战略、模式与思路,旅游扶贫的效应,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研究区域集中于云南、广西、湖北、贵州、甘肃等贫困人口较多、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且偏重区域层面的宏观分析,对景区和村镇等微观单元研究不足;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突出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加强定量研究,推进方法多样化,关注旅游发展与消除贫困的互动机制、旅游扶贫中的相关利益主体、旅游扶贫中本地化产业链的构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地反贫困的问题与特征比较研究、旅游扶贫工程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17.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差距较大。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在空闾分布上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空间分异格局明显。③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须予以针对性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918.
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环评在规划类型、介入规划时机、与建设项目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开展环评的城市规划类型的需求,结合规划环评分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项目环评内容及审批流程的简化等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发挥城市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优化城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9.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企业应对各类事故的有效指导文件,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载体。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应急预案体系和完善应急预案内容来提高应急准备水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国家“一案三制”的建设和完善历经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且随着应急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的不断出台,应急预案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文章从导致预案出现问题的原因和预案本身容易出现的问题两方面入手,梳理了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企业重视不足、应急人员能力不足、风险辨识不到位、预案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加强预案动态管理等优化对策,以便为应急预案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0.
防渗工程是大型炼化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大型炼化项目防渗工程管理工作实践为基础,介绍炼化项目的防渗工程应用,同时深入研究了炼化项目防渗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包括防渗工程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并提出防渗工程施工必须选用专业化分包队伍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