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60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闽江口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翔  陈坚  暨卫东  李东义 《环境科学》2011,32(2):375-383
对2007年在闽江口的全潮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河口过程,悬沙、无机氮、硅与潮汐的变化相反,表现出涨潮时降低,落潮时升高的变化特征;而水位、盐度与潮汐的变化相一致;磷与潮汐的变化不明显,磷酸盐缓冲机制受到悬沙与水相互作用的控制.闽江口水体中硅酸盐、磷酸盐、无机氮浓度范围分别为0.63~9.00 mg·L-1、0.013~...  相似文献   
782.
闽江口沼泽植被地上鲜生物量与植株密度高光谱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和养分循环等密切相关,是当前研究中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利用ASDFieldSpec2500 便携式地物波谱仪测定闽江口鳝鱼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 brevifolius Bocklr.)冠层反射光谱,同时测定其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分析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关系,确定敏感波段,进而改进植被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法,基于各个植被指数,构建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在蓝光、红光及近红外波段相关性较高;与一阶微分光谱在蓝边、红边相关性较好;芦苇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系数均优于短叶茳芏。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估算模型R2分别在0.408 5~0.765 和0.101 9~0.315 3 之间,估算精度相对于其他参数较高的参数主要有BNDVI、NDCI和MGBNDVI,最佳估算参数均为BNDVI;植株密度估算模型R2分别在0.093 0~0.718 和0.138 9~0.233 7 之间,估算精度相对于其他参数较高的参数主要有GBNDVI、BNDVI、MGBNDVI、NDCI 及SR, 最佳估算参数分别为GBNDVI和NDCI。一定程度上来说,利用高光谱数据估算河口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3.
利用静态顶空法在2009年7月测定了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甲烷浓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参数,并对甲烷浓度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结果显示56个河口表层水的甲烷浓度在10.7~456.7 nmol.L-1之间,饱和度远超过大气平衡甲烷浓度,由河口上端向中下端逐渐减小.4个站位(B1、B2、B3和B4站位)孔隙水中平均甲烷浓度(分别为2 212、447、28和5μmol.L-1)从河口上端向下端快速减小,与水体甲烷浓度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1~B4站位孔隙水中硫酸盐的浓度依次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13、0.64、5.3和16.3 mmol.L-1.九龙江河口表层水和孔隙水中甲烷浓度变化趋势,表明河口上端沉积物中产甲烷菌降解有机质产生甲烷,并以扩散的形式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入上部水体,导致河口上端甲烷浓度增加;而在河口下端海相区随着孔隙水中硫酸盐浓度增加,沉积物中产甲烷过程逐渐受到硫酸盐还原过程的抑制,河口下端孔隙水和表层水甲烷浓度相应降低.B2和B3站位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深度增加分别由43和10μmol.L-1增加至1 051和57μmol.L-1,结合总有机碳(TOC)和硫酸盐在沉积柱剖面上的变化趋势,表明大量甲烷在沉积物硫酸盐-甲烷过渡带中被厌氧氧化,这进一步抑制了沉积物中甲烷的释放强度.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甲烷的产生过程除有机质以外还受到孔隙水中硫酸盐浓度的控制,而水体甲烷主要来源于河口上端盐度相对较低且富有机质的红树林潮间带湿地的释放.  相似文献   
784.
2012年4月、7月、10月和2013年1月,对宁波南韭山附近海域15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其群落结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8属157种,其中硅藻门有40属113种,占总种数的71.9%,为优势类群。该海域优势种22种,全年优势种为星脐圆筛藻,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环岛海域高于岛外海域的趋势,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全年丰度最高点是夏季S3(700.00ind/L),最低点冬季S5(11.50 ind/L);丰度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生物量大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海域各站点物种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生态优势度指数(d')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70~5.12、1.95~4.06、0.67~0.84、3.38~13.00,表明调查期间南韭山附近海域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其中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785.
为研究厦门近岸海域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VOSCs)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于2013年采集了厦门近海域4个季节典型时段的大气样品,并利用三段预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的方法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中VOSCs浓度季节变化显著,其中冬季最高(2 643.04 ng/m3),而夏季最低(829.08 ng/m3),主要受到夏季风速高和台风雨的吸收和稀释作用影响。对比不同采样点各种硫化物组分可知,羰基硫(COS)是厦门近海域大气中有机硫化物的最主要组分,浓度范围在757.14~1 373.50 ng/m3,占总VOSCs的58.1%~75.8%。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醚(C2H6S2)在会展中心采样点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43.54 ng/m3(秋季)和406.10 ng/m3(冬季);甲硫醇(CH4S)和乙硫醚(C4H10S)在珍珠湾采样点的浓度最高,分别为439.14 ng/m3(冬季)和411.61 ng/m3(春季)。厦门近岸海域各站位点有机硫化物组分的浓度变化主要受到季节性差异、人为因素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6.
于2019年10月,对江苏省(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市)近岸海域6个站位进行了1个航次的表层海水微塑料采样,监测分析了微塑料的粒径、丰度和组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微塑料污染广泛存在,监测站位检出率100%.微塑料粒径分布为0.02~4.80 mm,微米级微塑料占比最高(总体粒径占比83.4%),6...  相似文献   
78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收集了1972~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9°25'~32°00'N、124°00'E以西)所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分析表明:①近4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多达174次,暴发面积〉1 000 km2的有25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  相似文献   
788.
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污染物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近岸海域污染场界系统为工具,将近岸海域污染过程分解为发生场、输移场和效应场三个子系统加以分析,系统分割,子系统间跨边界矛盾和系统要素配置不合理是我国海域污染总量控制的三大问题。提出以包括部门统筹、要素统筹和区域统筹在内的海陆统筹思路克服系统问题,并建立以统筹定标、收集转移和控源减量为核心的海域污染总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89.
河北近海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海水冻结现象,实时连续监测海冰变化对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环境一号、高分一号、高分四号等多源卫星遥感数据,提取了2010—2018年8个冬季的河北近海海域海冰信息。以冰期、盛冰期、海冰最大面积、海冰最大外缘线和海冰最大叠加频次作为统计指标,分析了海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近海海域海冰通常始于12月中下旬,终于次年2月下旬,冰期一般为50~60 d,盛冰期多数出现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一般冰年,海冰多初现于唐山附近海域,消融于沧州附近海域。2010—2018年,前3个年度海冰冰情相对稳定,均相对较重;而近5个年度冰情变化相对剧烈,冰情较轻与较重的年度大体呈间隔式出现。监测期海冰冰情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90.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海洋能量使海水净化,改善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保持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文中运用经典自然区划理论,分析研究了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污水海洋处置度划分等的分区管理特点,进而提出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尽快实施分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