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62.
防尘面罩粒子阻隔效率测试仪器及测试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防护用品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应各项指标的检测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文中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几种防尘面罩粒子阻隔效率测定装置,系统介绍了各检测装置的测试原理及测试程序.为国内相关检测机构在防尘面罩粒子阻隔效率测试仪器的选择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3.
通过利用3种凝胶固化材料对垃圾浓缩液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处置,同时利用浓缩液与固化材料形成的浆状混合物喷射至垃圾堆体表面,考察其作为膜覆盖的防水、异味隔绝效果。结果表明,3种固化材料对浓缩液中COD、氨氮和盐分均具有较高的固化效率,其中固化材料C效果最为明显,3种污染物固化效率分别为87.2%、93.7%和86.6%,汞和砷两种重金属的固化效率分别为87.6%和94.6%。恶臭阻隔实验结果表明:3种固化材料对于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两种臭气污染源均具有较高的臭气阻隔效果,尤其是固化材料C在密闭实验组中对于两种污染源臭气浓度的隔绝效率仍然为77.73%和71.62%。此外,此覆盖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冲刷水中污染物浓度值极低。  相似文献   
64.
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近百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纵向岭谷地区近百年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第一种主要分布型式呈现出一致偏多(或偏少)的特征。由于受地形阻隔、通道及地形抬升影响,岭谷地区年和夏季降水量以元江-红河流域为界,东部降水量空间分布减小,西部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增加,其中心在澜沧江、怒江流域摆动,具有经向分布特征;冬季岭谷地区雨量具有纬向分布特征。近百年的降水量变化,年际变化最显著,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3.5年以下的高频振荡时域内,其次是年代际变化,最后是气候态的变化,但冬季的气候态变化并不明显;年降水分布第二模态的气候态变化是3个不同时段中最明显的,其次是夏季降水分布的第二种模态。  相似文献   
65.
危险化学品储存容器的防爆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发达国家,随着阻隔防爆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已成功应用于油库、加油站、公共汽车、运油车、军用车辆等领域.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讨秦岭南北降水空间分异特征,本文以秦岭山脊线南北22个气象站点2011~2018年间的逐日降水量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风向数据为基础,借助协同克里金插值和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扩散传输模型(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对秦岭山区降水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水汽轨迹追踪及水汽源地贡献率计算.结果 表明:①秦岭...  相似文献   
67.
膜阻隔技术主要利用膜作为防渗材料,对污染地块进行阻隔封堵,起到阻隔污染物扩散的目的.山西省作为以煤炭开发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大量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工业废弃场地.众所周知,土壤修复成本高昂,如若采取基于膜阻隔技术的风险管控,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土壤风险管控成本.为了推动膜阻隔技术在土壤污染风...  相似文献   
68.
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地区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NCEP/NCAR 1948~2002年月平均比湿、风场以及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对纵向岭谷及周围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柱可降水量及其月、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地区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月际、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纵向岭谷地区,气柱平均可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四季都为南湿北干的分布,夏季可降水量含量最大,冬季最小,云南大气含水量的分布在整体上大致为西北东南向的"凹"字形。纵向岭谷可降水量的月际变化反映了纵向岭谷地区南北向通道作用和东西向阻隔作用。夏季可降水量在25°N附近、98.5°E附近以及106°E附近地区发生了明显变化。夏季、冬季纵向岭谷区的可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纵向岭谷区夏季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冬季可降水量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以及80年代初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69.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 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