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9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3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21篇 |
废物处理 | 36篇 |
环保管理 | 287篇 |
综合类 | 1758篇 |
基础理论 | 448篇 |
污染及防治 | 167篇 |
评价与监测 | 1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00篇 |
灾害及防治 | 3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99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31.
赤水河流域浮游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是茅台酒酿造用水的水源地,其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质质量与该流域微生物的群落息息相关,而目前赤水河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功能及其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以茅台酒厂采水点为中心,在其上中下游设置了W1~W6共6个采样点,采用16S rD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赤水河浮游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群落主要由55门、167纲、415目、706科、1431属组成,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马赛菌属(Massilia)是相对优势种群.此外,W1和W3采样点样品与其他采样点样品相比,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冗余分析表明CODMn、COD和DO是影响群落组成的显著因素(p<0.05),其与NH3-N、pH、TN、Novosphingobium、Stenotrophomona和Pontibacter等参数是该流域浮游细菌群落网络的重要节点.使用PICRUSt2软件对该水源地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其功能主要涉及代谢(metabolism)、环境信息处理(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等6类生物代谢通路和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metabolism of cofactors and vitamins)等46个子功能.本研究探明了赤水河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联系,丰富了赤水河地区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为改善其水域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2.
LED红光/蓝光对栅藻LX1生长及产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藻细胞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及蓝光用于光合作用,研究了LED红光/蓝光对栅藻LX1生长及产油特性的影响.在1 400 1x的同等光照强度下,以红光、蓝光和红蓝光为光源时,栅藻LX1的比生长速率分别比白光高出15.8%、13.2%和18.4%,藻细胞密度和种群生物量增长速率也明显大于白光;其中,以红蓝光为光源,栅藻LX1生长最快,培养至第4.5 d时,栅藻LX1的藻细胞密度和种群生物量增长速率最高可分别达到白光的2.7倍和3倍.表明LED红光/蓝光的光能效率更高,对栅藻LX1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以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为光源时,培养17 d栅藻LX1的油脂总产量分别为0.27、0.34、0.31和0.28 g·L-1;油脂含量分别为43.3%、39.5%、36.3%和30.1%.可见,以LED红光/蓝光为光源,栅藻LX1生长得到促进的同时单位藻细胞油脂含量略有下降,但油脂总产量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3.
牛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2):56-59
针对传统市场管理和分析预测中存在的数据源不完整、预测方法单一、人工汇总分析导致的准确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对比,采用 B/S 应用模式,J2EE 技术架构和 JAVA 解决方案,开发了电力市场管理与负荷分析预测系统,实现了海量数据的有序整合优化和负荷需求的科学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信息分类及管理完善、负荷预测模型先进、有效提高了预测准确率和工作效率,达到了为电力生产、经营提供辅助决策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4.
侧流化学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的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强化污水中生物除磷作用,本研究通过模拟预测与实验室试验验证了厌氧上清液侧流化学磷沉淀与回收对强化生物除磷的促进作用.模拟预测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P=37.5工况下,当侧流比增加至30%时,通过化学磷沉淀(调节pH>9.0)可使出水中TP浓度从碳源抑制时的<6.0 mg·L-1(以P计)下降至≤1.0 mg·L-1(以P计),同时可回收进水中P负荷的64%.经验证与校正后的TUD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有着与试验结果近乎一致的效果.因此,数学模拟技术完全有可能取代中间试验过程而直接将小试结果放大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5.
以某天然气净化厂为例,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实例说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项目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通过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计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以了解场地包气带和含水层的防污性能。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源项,通过计算确定事故工况下污染源源强,采用数值法预测模型,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分区,并对净化厂检修污水池、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曝气调节池和事故污水池的泄漏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净化厂各装置单元在预测时限内,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外,各污染因子浓度均可满足相应的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及评价结果,对厂址区、主体装置区、污水处理区等重点区域按GB/T 50934—2013《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有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136.
黄山大气气溶胶新粒子生长特性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9月22日~10月28日黄山地区大气气溶胶、二氧化硫和臭氧观测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气溶胶新粒子的生成-增长特征.分析发现,在33个有效观测日中,有新粒子生成-增长的观测日占总数的18.2%,其中晴天的发生频率为37.5%,新粒子生成-增长都开始于晴天上午,与无新粒子观测日相比,太阳辐射量、风速、SO2及O3浓度较高,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较低.气溶胶新粒子的增长具有由小及大的特点,核模态气溶胶粒子(10~20nm)数浓度最先增加,爱根核模态粒子(20~50nm)数浓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但浓度峰值依次下降,平均增长率为3.58nm/h. SO2浓度先于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到达峰值,其氧化后的产物H2SO4为新粒子的核化提供前体物,并且参与新粒子的增长过程,当SO2浓度较低时,不会发生新粒子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137.
零价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尺寸为20 nm的零价纳米铁暴露下大肠杆菌形貌、生长曲线和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零价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毒性机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零价纳米铁与大肠杆菌(JM109)接触后细胞的形态变化;用0、112、560和1 120 mg·L-1的零价纳米铁染毒大肠杆菌细胞,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并测定零价纳米铁染毒24 h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零价纳米铁能够破坏细胞完整性,造成细胞 相似文献
138.
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初探:镁离子降低铜离子对小麦根的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配体模型(BLM)同时考虑了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以及阳离子与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BL)上的竞争对其毒性的影响,能成功预测水体金属的生物毒性/有效性.最近,BLM呈现出向土壤环境中拓展的趋势,发展能预测重金属对土壤生物毒性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正成为最新的国际研究热点.论文模拟土壤溶液,以土壤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Mg2+为例,通过单因素浓度控制-恒pH营养液培养-陆生植物根伸长抑制试验,定量探讨了不同浓度Mg2+存在下,铜离子(Cu2+)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的毒性.结果表明,Mg2+浓度升高显著减弱了Cu2+对小麦根的毒性,即呈现出保护效应.证实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存在阳离子对重金属植物毒性的保护效应,支持了BLM中阳离子和重金属离子在生物配体上存在竞争结合的假设,即BLM概念适用于陆生植物.定量分析表明,小麦根生长抑制的毒性效应指标EC50(以自由铜离子活度表示)与自由镁离子活度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pEC50(Cu2+)=-0.36(Mg2+)+6.47(r2=0.9976),Mg2+对Cu2+毒性的影响强度可以通过该方程进行预测.论文积累了重金属铜对典型陆生受试植物小麦的毒性数据,探讨了t-BLM的构建方法学,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思路.联合了土壤理化性质、金属形态及生物积累和毒性效应的t-BLM,将提供一个环境风险评价和制定土壤质量标准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39.
为探讨咪唑类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对酵母细胞的增殖生长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C8mim][Cl]处理酵母细胞,研究离子液体对酵母细胞增殖和菌落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酵母细胞外液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判断膜通透性的大小和[C8mim][Cl]对细胞膜性结构的损伤。结果显示,0.1 mmol·L-1的[C8mim][Cl]延长了酵母细胞到达对数生长期的时间,在6~9 h之间对酵母细胞的增殖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1 mmol·L-1的[C8mim][Cl]使酵母细胞增殖不能到达对数生长期,对酵母细胞的增殖一直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小菌落的数量增多。当平板内[C8mim][Cl]浓度达到10 mmol·L-1时,完全抑制了菌落的形成。[C8mim][Cl]处理酵母细胞后,细胞外液中OD280、OD260的值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细胞膜等膜性结构通透性的增加是离子液体[C8mim][Cl]抑制酵母细胞增殖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0.
选取城市居住区中典型地下车库,在优化其出入口噪声采样点布置和同步采样点分组基础上,通过对噪声样本的声学分析,研究了车库出入口坡道噪声与坡道结构、坡度、线形、上下坡等相关因素的关系.通过对平直混凝土路面车库出入口噪声影响预测值的修正,建立了车库出入口坡道噪声影响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