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青海湖老碳效应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周边的湖水和河流DOC、DIC浓度、~(14)C浓度,以及1F孔不同深度13个碳酸盐的~(14)C年代分析,厘清青海湖老碳效应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空间上,青海湖DIC和DOC的~(14)C的老碳各条河流分布极不均匀,南边的老碳效应明显比北边小,河流的老碳明显比湖水偏老,引起青海湖沉积物老碳效应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北边主要河流将流域内的老碳输入湖区引起,并非由于湖水和大气的交换不畅引起的碳库效应。在时间尺度上,碳酸盐~(14)C的老碳平均值比有机碳的~(14)C老碳平均值偏老。由于入湖物质的变化,在全新世前,有机碳和碳酸盐的老碳比全新世后偏老。  相似文献   
102.
青海湖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以青海湖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是青海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更是保持青海湖自身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保持青海湖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值得众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3.
浅谈青海湖流域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佩玲  沈小京 《青海环境》2004,14(3):119-122
草地是青海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 ,也是生态保护的关键因子。文章立足青海湖流域草地的现状 ,从资源充分利用和提高价值的角度出现 ,对湖区草地的资源可利用性进行分析评估 ,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青海湖主要旅游景区的污染控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桂香 《青海环境》2003,13(1):31-34
文章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湖区周边及景区的污染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5.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冯宗炜  冯兆忠 《生态环境》2004,13(4):467-469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湖水水面下降,水质恶化;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原三害”面积不断增大。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项防治对策:(1)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2)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概念引入到流域的治理中;(3)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4)大力发展林一草间作,增加植被覆盖度;(5)尽快组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06.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环青海湖地区这一蝗灾高频发生的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区 ,以 1997~ 1999年观测资料和有关历史资料为基础 ,比较系统地分析和阐明了该区草地蝗虫数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生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防蝗治蝗和进一步建立蝗灾预测模型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王丽 《环境》2014,(3):56-59
正"如果有一天这里看不到保护站和救助站了,那也许会更好,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恢复了。"对于藏族汉子南加来说,他走上环保这条路是源于"心疼",心疼青海湖的湖水被人类制造的垃圾污染,心疼青海湖周边的草场不再茂盛,心疼普氏原羚跃不过那高高的网围栏。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00~4 500 m且坡度小于25°的河源地区,多分布在北坡和东北坡上;其它用地主要分布在4 000~4 500 m的坡度较大的斜坡或陡坡上。随高度、坡度增加,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坡向上呈现:平地>阳坡>阴坡。说明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布,且这种影响比较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09.
一株积聚四氢嘧啶的青海湖盐单胞菌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采集20份水样,利用RM高盐培养基分离获得35株嗜盐菌.选取其中一株优势中度嗜盐菌QHL25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QHL25菌落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中心突出,边缘透明,生长盐度为0~2.9 mol/L,最适生长盐度为1.45 mol/L.显微形态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单个或成串排列.最适生长pH为8.5,最适生长温度为37℃.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相似性为98%;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认定该菌株隶属于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盐单胞菌科(Holomonadaceae)盐单胞菌属(Holomonas).薄层层析(TLC)定性分析可知QHL25胞内含有相容溶质四氢嘧啶;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表明,在1.7 mol/L的NaCl浓度下,四氢嘧啶含量约为36.70 mg/g(细胞干重).  相似文献   
110.
环青海湖地区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红艳  余锦华 《青海环境》2007,17(4):170-172
选取青海湖周围几个代表台站,根据定时、逐日、月、年风向、风速资料,统计了环青海湖地区风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