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展秀丽  严平  王宁  杨典正  齐彪 《生态环境》2011,20(2):292-297
选择了青海湖沙区的防沙区、流动沙丘及天然草地,对土壤的全N、全P、全K、pH值、有机质及土壤机械组成的分布特征开展研究,初步取得以下结果:治理区与流动沙丘的养分含量均较低。湖东、沙岛、鸟岛区的有机质含量属于强变异,沙岛的含磷量存在强度变异,其它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生态监测站的天然草地有机质、含氮量及含磷量均高于克土、湖东、沙岛与鸟岛。青海湖沙区土壤呈碱性,各防沙区的沙土pH值均高于草地。鸟岛与克土的流动沙丘(0~30 cm)分别是细沙、中沙含量最高,克土的草方格内(0~30 cm)的粒度分布为中沙含量〉细沙〉粗沙。湖东种羊场的草方格与沙岛治理区(0~30 cm)的均表现为细沙〉中沙〉粗沙。生态监测站的围封天然草地(0~25 cm)粒径〈0.05 mm的土壤颗粒占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52.
河源地区的水源储蓄和涵养能力,深刻影响河流的水资源补给与供续,研究河源地区降水同位素的二次蒸发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河源区降水循环过程.选取2020年5~9月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的逐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雨滴蒸发剩余比(f),以及蒸发分馏的氢氧同位素组分...  相似文献   
53.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CO2通量日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呈"U"字型,8:00—20:00 CO2通量值为负,其他时间为正,最低值出现在12:30,为-15.34μmol·m-2·s-1。CO2通量日平均值为-3.65μmol·m-2·s-1(约-13.87 g·m-2·d-1),表现为明显的CO2吸收,是重要的碳汇。CO2通量与净辐射、气温和表层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净辐射是影响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夏季CO2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气温次之,表层土壤温度对CO2通量的影响最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CO2通量与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符合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R2=0.689,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4.
青海湖渔业环境状况及管理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金兰  覃永生 《青海环境》1997,7(4):159-163
综述了青海湖概况、渔业环境状况和青海湖裸鲤资源衰退的情况,分析了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青海湖水域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5.
青海湖景区草地与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湖草地、湿地是青海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青海湖其它资源的重要载体,均为独立的生态系统,在当地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青海湖景区草地、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对环湖旅游开发中草地、湿地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选择青海湖流域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峻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区域 IKNOS-2 高分辨率影像的分析,发现该区域高寒灌丛的分布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据此,将研究区1:5 万DEM 数据融入TM 影像植被分类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 结果将分类总体精度提高到89.37%,Kappa 系数提高到0.7875,达到一般分类结果的精度要求。 这说明,加入多源数据,尤其是地形数据,能够显著提高高寒灌丛植被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7.
侯光良  许长军 《青海环境》2005,15(3):105-107
文章利用RS和GIS手段,对青海湖环湖沙地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环湖地区连续性沙地主要分布有4片,其中最大的两片为湖东和湖西沙地,面积分别为558.038km^2和81.91km^2,得出二者的精细分布图,分析了两片沙地地带性差异,并就环湖沙地的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域内沙地主要分布在海晏县(70%以上),90%的林地和95%以上的耕地均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各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⑤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86.47,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自然因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59.
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分析了青海湖湟鱼体内多氯联苯(PCBs)和二噁英(PCDD/Fs)的含量.发现7-9年龄段湟鱼体内平均PCBs总浓度高达3484.9pg·g-1 ww,PCBs的毒性当量为0.41-0.57pgWHO-TEQ·g-1ww.除了PCB-81以外,其它11种二噁英类PCB都被检出,7种具有指示作用的PCB同系物(PCB-28,52,101,138,153,180)的浓度含量占总PCBs浓度的26%.湟鱼体内二噁英基本上未检出.由于青海湖区基本上没有工业污染源,鱼体内的PCBs可能是长距离迁移沉降和生物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干旱生态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由于青海湖地区蒸发皿实测值存在数值偏大、长期观测器皿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 (P-M)模型研究了青海湖地区天峻、刚察气象站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67-2010年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天峻站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807 mm·a-1,刚察站为0.499 mm·a-1。(2)青海湖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潜在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域差异:天峻为风速主导;刚察则由气温和风速共同主导。(3)与蒸发皿实测值的潜在机理相比,P-M模型更强调水汽输送条件的影响作用;在能量供给条件上,P-M模型与气温关系更密切,而蒸发皿实测值与日照百分率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