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1-201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反演了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在年际、月际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10年青海湖流域总体植被变化趋于变好,EVI值10年共增长10.38%,其中春季和夏季植被增长率最大,10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5.2%和18.63%;(2)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内植被覆盖增加的区域占全流域面积的70.68%,其中显著增加的区域占8.2%,主要分布在布哈河中游以及青海湖北部草场地区,植被覆盖下降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9.32%,主要分布在西北高海拔地区以及青海湖湖滨沙地;(3)植被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EVI和气候因子相关性不同。在年际尺度上,EVI和气温的相关系数是0.29,和降水无明显相关性;但比较10年中的生长季,即植被生长5—9月的EVI和气温、降水相关性为0.33和0.27,这里降水相关性显著增高,总体上说,气温是年际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在月际尺度上,EVI和气温、降水强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86(P0.01)。青海湖地区地处高海拔地区,且雨热同季,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高原植被的生长策略和对气候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2.
青海湖湖水季节性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对青海湖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形成过程及环境意义的理解、湖泊的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沉积物捕获器采集了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青海湖季节性的湖水,并采集了青海湖和周围子湖空间分布上的湖水样品。对季节性样品阳离子的分析显示,青海湖湖水中的阳离子在旱季(12月至次年4月)达到最高值,在雨季逐渐降低。湖水的Ca2+和Mg2+从2—3月份逐步降低,表明自生碳酸盐开始沉淀,并且在雨季来临时沉淀持续大量发生,而在雨季后期,则可能发生含Mg碳酸盐的部分溶解。空间分布的样品分析显示,青海湖可能经历了太阳湖和月牙湖的水化学阶段,在未来的演变过程中,湖水的Ca2+和Sr2+受自生碳酸盐沉淀的控制而保持基本稳定,Mg2+、Na+、K+则将持续增加,其水化学将朝着当前海晏湾,并进一步朝尕海湖水的方向演变。本文的研究还进一步暗示了在长时间尺度上自生碳酸盐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  相似文献   
73.
青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雅然  车霏霏  付正辉  许野  李薇 《环境科学》2022,43(6):3037-3047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闭口咸水湖.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湖泊受人为活动影响不断增加,引起广大学者关注.为了深入了解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情况,在调查Zn、 Cu、 Pb、 Co、 Ni、 As、 Cd和Cr这8种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对其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青海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除ω(As)(13.21 mg·kg-1)和ω(Cd)(0.21 mg·kg-1)超出环境背景值1.13倍和1.53倍,其余6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低于环境背景值,从空间分布来看,除As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极为相似,高值主要分布在湖泊西北部及151码头附近;(2)除Cd外其他7种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而Cd主要以生物有效态形式存在,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毒性;(3)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沉积物中Zn、 Cu、 Pb、 Co、 Ni、 Cd和Cr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As的来源则受到农业生产等人为因素影响;(4)根据潜在风险分析结果,青海湖沉积物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但...  相似文献   
74.
建立青海湖裸鲤人工放流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明  周青 《青海环境》1997,7(3):118-120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省重要的水产资源,目前由于气候和人为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裸鲤资源面临枯竭。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建立人工放流站的必要性可行性。以挽求裸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5.
4200年来青海湖盆地植被及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笃Jun  陈保华 《青海环境》1996,6(3):109-112
通过对青海湖东北岸间歇性河流大水淌一级阶地上冲积—风积剖面的~(14)C年龄和孢粉组合分析,探讨了青海湖盆地4200年来植被及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本文结论与近年来在湖区其他地点或用其他方法得出的演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青海湖盆地气候环境向冷干方向的发展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76.
《环境》2012,(1):54-55
隆冬季节,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青海湖的蛋岛、泉湾、沙柳河一带,2600余只大天鹅欢快地栖息嬉戏,青海湖成了“天鹅湖”。  相似文献   
77.
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 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水分条件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但对青海湖流域油菜和燕麦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论文收集油菜和燕麦整个生育期内降水、植物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通过直接对比法和多源混合模型定量地计算出油菜和燕麦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组成表征出较大的波动性变化,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富集于深层土壤水分,且土壤水中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呈浅层土壤水较富集于深层土壤水。油菜在生育期内根系吸水方式在浅层和深层土壤间发生明显的转换,如在蕾薹期、开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主要依赖于0~10 cm(95.1%)、0~10 cm(68%和44.8%)、30~60 cm(69.9%)及0~10 cm(38.8%)的土壤水分。而燕麦根系吸水范围却没有表征出明显的改变,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利用深度在0~30 cm间变化。这将为高寒地区耕作方式调整及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陈桂琛  马世震 《青海环境》1997,7(3):99-102,108
青海湖地区在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本文在调研和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资源特征及生态环境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者认为,资源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特点。说,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适时调整资源开发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整从而促进高原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青海湖流域湿地类型及其生态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点保护湿地名录》.青海湖流域湿地可分为沼泽系统、湖沼系统和河流系统,其价值表现在为鱼类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场所、旅游、观光等多方面.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流域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