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96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8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其发展目标必须是可持续的。而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标准因不同旅游区(点)或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会产生差异,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可以反映出并弥补这种差异给可持续性评价带来的影响。以位于岷江上游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景区为例,使用主观方法分析资源、社区和旅游三大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可持续性中的关系,建立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框架。使用德尔菲法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访谈和旅游者问卷调查来探察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根据访谈和调查结果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案例,评价模型的构建为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工具,并可以推广到其他景区。  相似文献   
52.
公路建设加速了区域的原有侵蚀,为了摸清公路边坡的侵蚀特征,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青藏公路边坡布设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观测小区,进行了两年的观测(2003年和2004年),结果表明:(1)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流(减沙)效益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达到3883%(8189%)和48.72%(9581%),其中截排水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一方面说明公路路面来水也是边坡侵蚀的重要动力,有效拦截路面来水将会极大地减少径流和泥沙,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提高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的预测能力,应该将路面来水作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2)植被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果,其中人工植被措施有很大的潜力,其减蚀效益都在50%以上;(3)综合措施表现出了极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减流在40%以上,减沙在97%以上),尤其土工格室+植被措施,兼具水土保持与景观双重效益。该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3.
预处理青霉菌(Penicilium sp.)吸附活性艳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吸附剂青霉菌(Penicilium sp.)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菌体预处理方法、溶液初始pH值、盐度等因素对生物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选取的预处理方法中,酸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要优于碱和盐处理.在染料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经硝酸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最好,比原菌体的吸附效果提高了40%以上.试验发现改变硝酸的浓度对菌体吸附效果影响不大.硝酸处理菌体的时间越长,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低浓度的NaCl有利于菌体对染料的吸附.体系中50 mg/L的Pb2 或Zn2 对吸附活性艳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硝酸处理菌体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和pH值分析表明,菌体吸附了大量的H ,同时有K 和Mg2 释放.对菌体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的菌体在酰胺Ⅰ、酰胺Ⅱ和酰胺Ⅲ吸附峰处明显比原菌体增强,表明菌体主要吸附位点可能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对染料以静电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4.
瑞士绿色水电认证对我国水电开发评估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EAWAG"绿色水电认证"的概念、程序和标准要求,分析了我国目前水电站评估中存在的制度上、技术上的缺陷和问题,结合"绿色水电认证"的特点,论证了该认证标准在我国水电站评估中的适宜性:绿色水电认证将管理计划与生态目标有机地结合,为我国水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通过绿色电力认证额外增加的发电量作为生态投资,强调电力的生态价值,提供资金改善受影响河道的生态完整性;绿色水电认证标准中关于生态监测的数据要求,能够填补我国目前水电站生态影响评价数据的不足.  相似文献   
55.
2013年春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特征和富营养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春季)、8月(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的调查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环境要素特征和评估海水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是莱州湾水质的主要污染要素,春夏季的N/P平均值分别为100.76、117.84,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结果表明,春夏季各站位的营养级均只包括ⅣP、ⅥP两类,磷限制为莱州湾的营养盐结构特征;富营养化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E>1站位比例分别为65%、20%;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春季Ⅱ级、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95%、5%,夏季Ⅱ、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70%、25%,Ⅱ级中的部分站位具有较大潜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56.
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解决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明库湾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香溪河与水库干流交界处至香溪河库湾尾部共12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分析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回水末端处TN和NO3--N浓度低,河口处浓度高,随着与回水末端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在时间上,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的变异系数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总体上逐渐增大,研究时间内的变化程度逐渐变大;且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57.
俚岛湾海域砷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威海俚岛湾养殖区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俚岛湾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总砷的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价了砷的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俚岛湾海域表层海水总砷浓度为1.78~2.78μg/L,平均浓度为2.20μg/L,比大洋水略高,俚岛湾海域海水水质较好,未受到砷污染;海水中砷的季节变化为夏季较高、秋冬季基本稳定、春季最低。俚岛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砷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近岸向远岸降低的趋势,砷含量的年际变化甚微,基本保持稳定的水平;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重金属质量基准法对沉积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砷污染水平较低,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8.
为了查明厦门市杏林湾水库上游水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水质变化情况,对17个水体主要指标(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盐度、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叶绿素a浓度、总碳、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叶绿素a浓度(μg/L)分别为121.31±18.8...  相似文献   
59.
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水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生物式水质监测成为目前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准确监测水质污染情况,本文以青鳉鱼(Oryzias latipes)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的机器视觉监测技术,提取青鳉鱼的生理特征(呼吸频率)和运动特征(胸鳍和尾鳍的摆动频率),并分析这些特征与水质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准确提取鱼鳃,并根据鱼鳃呼吸面积大小变化计算出鱼的呼吸频率。基于形态学细化算法提取青鳉鱼骨架,求出胸鳍和尾鳍的摆动频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铜离子暴露实验测得的青鳉鱼生理特征和运动特征与实际情况一致;通过对不同铜离子浓度下的毒性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了青鳉鱼的生理特征和运动特征会随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发生相应变化,可以作为水质监测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