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3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1601篇
安全科学   908篇
废物处理   240篇
环保管理   397篇
综合类   3923篇
基础理论   743篇
污染及防治   475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272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81.
深度脱碳旨在通过各经济部门碳强度急剧下降实现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该研究首先明确了深度脱碳内涵特征,对深度脱碳领域学术文献以及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发布的前沿报告进行深度阅读,梳理出深度脱碳研究主题。之后,使用文献计量法基于深度脱碳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识别结果,分析了深度脱碳研究的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深度脱碳本质上是通过技术、社会和经济政策等路径推动部署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实现整个能源系统从高碳排放型过渡为与“净零排放”配套,相比脱碳,深度脱碳“涵盖范围”和“路径规划”特征决定了深度脱碳是一种更高级的脱碳过程。(2)目前深度脱碳研究主题主要分为深度脱碳面临的挑战、深度脱碳技术路径、面向深度脱碳的政策研究、深度脱碳成本和效益评估四类。(3)深度脱碳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2015—2018年)深度脱碳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细分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沿;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1年)不断涌现细化的新兴研究主题,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转向新的视角。最后,提出了深度脱碳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研究视角上,应将宏中观层面的深度脱碳拓展至微观主体层...  相似文献   
882.
农业碳生产率兼具“保增长”与“促减排”双重属性,是新时期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财政分权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和四大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2)不考虑控制变量时,农业产业集聚对本地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U”型影响,但不利于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考虑控制变量时,农业产业集聚对本地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3)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在四大地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和不同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地区都显著,且存在异质性。(4)财政分权在全国层面会削弱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在农业产业低集聚区(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农业产业高集聚区(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因此,要推动农业产业集聚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3.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走绿色发展道路。该研究采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36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各影响因素联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全流域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各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明显,下游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最高,中游限制开发区次之,上游限制开发区最低。(2)全流域限制开发区高绿色发展效率地区由集群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效率有效地区从集中在上中游地区转变成集中在中下游地区,黄河南岸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显著高于黄河北岸区域。(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贸易开放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教投入均无法单独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形成高绿色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4)存在4种模式可以促进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分城市类型看,环境规制+外向经济联动模式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的农业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基础动力+环境规制+外向经济+产业升级联动模式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资...  相似文献   
884.
探明区域长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耦合PLUS-InVEST-Geodector模型,探究三峡库区1990~2035年不同情景下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关系角度定量揭示其影响碳储量变化归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三峡库区碳储量表现为“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性,整体减少6.66 Tg,减幅为1.25%,其中耕地大面积转移至建设用地是导致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1990~2035年三峡库区碳储量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其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南低北高且库首>库腹>库尾”的分布特征;(3)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7.53和0.37 Tg,生态保护情景较自然发展情景能显著降低库区碳储量损失;(4)影响碳储量时空变化因素较为显著,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其主导因子,其次则为温度、人口密度、高程和土壤类型,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均对碳储量变化解释力增强。研究可为库区碳库管理以及碳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85.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愿景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碳减排工作,发挥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评价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采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测度方式、消除股市周期性波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工具变量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会因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区域位置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性。其中,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在低融资约束水平下不显著,而在高融资约束水平下显著为负;在东部区域之外企业中不显著,而在东部区域企业中显著为负。(3)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企业间资本流动和生产调整机制推动企业碳减排。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有助于投资者甄别企业碳排放水平,进而减少对高碳企业的投资,还可以向企业管理者反馈有效的生产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活动,最终推动企业实现碳减排。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强化企...  相似文献   
886.
采用“含有配制油基钻井液用主乳和油相的Winsor I微乳液+臭氧氧化”联合工艺对油基岩屑进行处理,Winsor I微乳液处理油基岩屑后的所得基础油和部分主乳进入平衡油相,可以用来配制油基钻井液,臭氧氧化对岩屑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降低岩屑表面含油量。论文以处理后岩屑含油量为指标,系统优化了微乳液组成、微乳液清洗油基岩屑工艺和臭氧氧化工艺。实验结果建议微乳液组成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配制油基钻井液用主乳(2:1)”混合乳化剂浓度为6wt%,正戊醇浓度5 wt%,柴油浓度36 wt%,其他为盐水。推荐微乳液清洗条件为固液比1:5,室温下搅拌清洗60 min。此条件下岩屑含油量可以降低至1.41 wt%,微乳液重复使用4次后,岩屑含油量仍可以保持在2.0 wt%以下。臭氧氧化深度处理时,建议工艺条件为臭氧氧化时间40 min,清水pH=7,固液比1:5,臭氧流量5 mg/min,处理后岩屑含油量可降低至0.36wt%。  相似文献   
887.
热解剩余固相作为油基岩屑的无害化处理产物,其资源化利用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剩余固相的性质与组成,重金属含量低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管制值,存在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剩余固相在制水泥、砖、路基材料方面 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剩余固相中的火山脂活性可以提供建材所需的力学性能。从机理方面分析了剩余固相作 为催化剂和吸附材料的优势,其中含有的过渡金属可以有效催化多种反应,且具有化学吸附作用。解读了国内 油基岩屑热解后剩余固相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最新政策,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8.
文旅融合新格局之下,戏曲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戏曲非遗旅游对实现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构建主客互动(社会互动、服务互动、互动质量)、感知价值(情境价值、教育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沉浸体验为前因变量,将游客文化认同作为结果变量,对长三角地区3个代表性非遗剧目旅游案例地展开问卷调查与比较分析,探索多个因素对游客文化认同的影响路径与多元组合形式。研究发现:(1)就影响游客文化认同的单项因素来说,教育感知价值的一致性最高,然而任一单变量均不能构成游客文化认同的必要条件。(2)8个单变量因素共有256条可能组合生成,其中有9条组合满足充分条件要求,总体覆盖率约为0.830 9,构成情感参与模式、教育融合模式、主客共创模式、情境体验模式四类路径模式。(3)除路径9外的所有组合路径均包含至少一个感知价值的二阶变量,其中以教育感知价值出现频率最高。当教育感知价值与情感感知价值组合时,原始覆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89.
本文研究了我国铜产业采选、冶炼、加工和再生等环节的演化趋势,构建了铜产业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相结合的多层级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我国铜产业各环节碳排放演变规律及碳中和实现机制。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我国铜精矿、精炼铜、铜加工材、再生铜产品分别增长了6.6倍、 25.1倍、 88.5倍、 37.1倍,受碳中和目标实现对电力需求量增加的影响,预计2060年铜资源消费总量将较2020年提升62.3%,铜资源社会存量将达到3.9亿t,再生铜将于2030年超过原生铜成为主导资源类型。②2020年铜产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2968.2万tCO2e,其中,采选环节的吨铜碳排放量最高,达到了3.4tCO2e,是第二位冶炼的2.3倍;冶炼环节的碳排放总量最大,达到铜产业的39.3%;再生环节的降碳效果突出,相较原生采选冶炼环节减少1251.2万tCO2e;进出口贸易则进一步降低了该产业43.7%的碳排放总量。③预计2060年铜产业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499.8万tCO2e,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等举措,可大幅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其中国际贸易及循环经济情景的碳减排效果在2030年前均较显著、随后逐渐下降,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是该产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根本,在2060年的减排潜力分别达到535.9万t及607.9万t。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建议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合理调控铜产业结构,秉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构建铜产业绿色供应链,紧随碳中和发展趋势促进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890.
降低消费阶段的碳排放量对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碳标签出发,引入“亲社会行为”这一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模型,利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碳标签对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亲社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碳标签认知、碳标签宣传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低碳购买意愿,碳标签公信力对低碳购买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在碳标签相关因素与低碳购买意愿之间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亲社会行为在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对低碳购买意愿产生中介效应的链路上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提高消费者碳标签的认知水平、增强碳标签的宣传效果、提升碳标签的公信力、倡导亲社会的低碳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努力,促进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消费,实现消费领域的低碳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