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51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制革废水由于含硫、铬等有毒物质,难以处理。某羊皮制革企业废水采用含铬、含硫废水分别单独用化学沉淀法处理,综合废水采用预沉淀/厌氧滤池(AF)/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处理工艺,出水COD30.43—96.89mg/L、NH3-N1.03-1.21mg/L,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2.
杨秀宇通过策划的一起起事件,造谣炒作捧红自己,开公司谋利益,随着杨秀宇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之后,我们发现营销手段不断地充斥着现今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传播共振理论从"立二拆四"事件来分析策划网络事件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3.
<正>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公司)的前身是原长春客车厂,始建于50年代的老机械行业制造厂。历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市场开拓成绩斐然,经营业绩连创新高。与此同时,公司还特别注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倾力改善有毒有害场所的作业环境与条件,将原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0多种有害因素缩减了一半。2008年至今,公司苯中毒由历史的15人降到1人,尘肺  相似文献   
194.
目前,饮用水污染严重,常规工艺处理出现了水质不能达标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规工艺增加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不同的预臭氧投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对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关系,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各单元对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呈现增大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最佳臭氧的投加量为0.65 mg/L.为实际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5.
对某油田海上油藏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提出了补充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6.
不同预氧化剂对长江原水氯(胺)化DBPs生成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取自上海市杨树浦水厂的长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种常见预氧化剂二氧化氯(ClO2)、高锰酸钾(KMnO4)及氯(Cl2)预氧化对削减氯化和氯胺化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潜能的效果情况.氯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3种预氧化剂的处理对DBPs总量的去除效果均不显著,经ClO2、Cl2及KMnO4作用后可分别削减8.4%、5.7%及3.9%,效果为ClO2>Cl2>KMnO4.对于长江原水使用氯化消毒时,采用ClO2作为预氧化剂可取得对消毒副产物较好的去除效果.氯胺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3种预氧化剂处理对长江原水氯胺化DBPs的生成潜能影响有较大差异,经ClO2和KMnO4作用后可分别削减18.1%及4.1%,而预氯化后则增高12.3%,对于长江原水使用氯胺化消毒时,采用ClO2作为预氧化剂可取得对消毒副产物较为明显的去除效果.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预氯化后加氯胺化的组合,以防止在水处理过程中生成更多的DBPs而影响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97.
窦晓敏  陈德珍  戴晓虎 《环境科学》2014,35(11):4359-4364
提出一种污泥预植重金属炭化后固定的概念,并以重金属Cu为代表,以CuCl2的形式植入;研究了在不同Cu预植浓度、不同温度下炭化后污泥本身以及额外添加的重金属在炭中的保留率以及稳定特性,同时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确定与污泥炭最终处置目标相关的最大可预植量.结果表明,在污泥中Cu的预植量为0.5%(质量分数,以Cu元素计)时,经过热解炭化,90%以上的Cu都保留在污泥炭中,其固定效果与温度有关,400℃以上时,炭化温度越高,Cu越容易浸出.在污泥中预植重金属Cu存在最大容量限制,最大可预植量与污泥炭最终处置目标有关,若选择在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则Cu的预植量不宜超过0.5%.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污泥包裹其他含重金属的废料共炭化实现无害化的新思路,从而达到用污泥治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8.
Two hybrid processes including ozonation-ceramic membra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Process A) and ceramic membrane-BAC (Process B) were compared to treat polluted raw water. The performance of hybrid processes was evaluated with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urbidity, ammonia and organic mat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re than 99% of particle count was removed by both hybrid processes and ozon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removal. BAC filtration greatly improved the removal of ammonia. Increasing the dissolved oxygen to 30.0 mg/L could lead to a removal of ammonia with concentrations as high as 7.80 mg/L and 8.69 mg/L for Processes A and B,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ultraviolet absorbance at 254 nm (UV254, a parameter indicating organic matter with aromatic structure) were 49% and 52% for Process A, 51% and 48% for Process B, respectively. Some organic matter was oxidized by ozone and this resulted in reduced membrane fouling and increased membrane flux by 25%-30%. However, pre-ozonation altered the components of the raw water and affected the microorganisms in the BAC, which may impact the removals of organic matter and nitrite negatively.  相似文献   
199.
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臭氧-混凝联用(臭氧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和预臭氧混凝(预臭氧后待水中臭氧浓度为0后再投加混凝剂)两种方式处理水样,分析其氧化、混凝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等的差异,研究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用和预臭氧混凝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联用工艺中臭氧与混凝剂间发生交互作用,导致混凝剂水解形态分布发生改变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原因.联用处理后水样的浊度高于预臭氧混凝,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降低了混凝剂水解形态分布中Alb的含量;Cl-DBPFP低于预臭氧混凝出水,是混凝剂Al Cl3及其某些水解形态对臭氧具有催化氧化的作用,促进了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氧化降解所致.联用对MCAA和CF生成势的去除效果显著强于预臭氧混凝,其中MCAAFP分别为5.6μg·L-1和16.9μg·L-1,CFFP分别为12.5μg·L-1和24.1μg·L-1.臭氧与混凝剂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混凝效果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是臭氧和混凝配合使用安全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而,相关科研和实际水处理工艺中必须明确预臭氧及混凝剂投加位点和相对次序.  相似文献   
200.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中低浓度活性污泥的流变性,确定当污泥浓度低于8 000mg·L-1时的泥水混合液近似于牛顿流体,进而利用牛顿流体力学中边界层理论计算预涂动态膜(PDM)厚度等于平板膜表面层流边界层厚度时的稳定曝气量.为保证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PDMBR)运行的稳定性,在其运行初期选择满足生物所需最佳溶解氧(DO)3~5 mg·L-1的供氧曝气量,随后逐渐增加到稳定曝气量的运行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此运行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动态膜的稳定性,在稳定运行的31d内出水COD低于12.48 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97.49%,NH4+-N约为5.27 mg·L-1,平均去除率为76.13%,而操作压力仅上升至27kPa.试验后期考察了PDMBR在高于稳定曝气量下运行的稳定性,发现PDM发生脱落,从而证明利用边界层理论确定的预涂类动态膜的稳定曝气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