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06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117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100篇
基础理论   320篇
污染及防治   201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61.
昆明红壤环境下酸沉降对二种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明红壤人工酸化后进行树木生长实验。发现昆明红壤的酸缓冲能力非常大。在 12 0meqH /Lsoil的酸添加处理区也没有发现树木生长的显著下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加大酸添加强度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462.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研究无机离子对氯贝酸(CA)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卤素离子和HCO_3~-存在时,CA的光降解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Cl~-和Br~-在浓度较低时可促进CA的光降解,浓度较高时可抑制CA的光降解;I~-和HCO_3~-则可抑制CA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463.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GC-MS扫描解析,对西藏东南部湖泊巴松措表层沉积物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巴松措表层沉积物中腐殖酸和富里酸的紫外吸光度在200~400nm间较400~800nm间明显增加,富里酸在270nm附近出现弱而钝的双肩吸收,表明其中存在芳香环结构.腐殖酸和富里酸在254nm处的吸光度普遍偏低,表明其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较低.通过紫外吸收特征值(A465/A665)分析得出,巴松措表层沉积物腐殖酸和富里酸的腐殖化程度较低.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腐殖酸和富里酸的腐殖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区域较高.根据GC-MS扫描解析,匹配度较高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4,分子量为204,其结构中都含有芳香环,且含有脂肪链、不饱和烃、甲基、亚甲基、异丙基、环丙烷、己烷和萘等结构,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一致.匹配度较高的物质推断属于类色氨酸.  相似文献   
464.
针对酸溶态占比高的Cr(Ⅵ)污染土壤还原解毒不彻底、后期易返黄的问题,确定了水溶态Cr(Ⅵ)快速还原、酸溶态Cr(Ⅵ)长效缓释还原的修复思路。试验考察了单独添加硫铁矿对Cr(Ⅵ)处理的效果,并采用FeSO4·7H2O、硫铁矿分步还原法探究处理后污染土壤的长效稳定性,进行了540 d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FeSO4·7H2O还原药剂长效性较差,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失去还原效能,无法完全还原缓慢释放的酸溶态Cr(Ⅵ),有必要加入长效还原缓释药剂对酸溶态Cr(Ⅵ)进行持续还原。硫铁矿单独修复水溶态Cr(Ⅵ)为主的污染土壤,在添加20%的硫铁矿,反应14 d的条件下,土壤中Cr(Ⅵ)浸出浓度降至30.4 mg/L。采用FeSO4·7H2O和硫铁矿分步还原酸溶态Cr(Ⅵ)污染土壤,先加入2%的FeSO4·7H2O,养护3 d后再加入3%的硫铁矿反应27 d,Cr(Ⅵ)浸出浓度即降至0.29 mg/L,加入5%的硫铁矿,反应4 d后Cr(Ⅵ)浸出浓度即可降至0.43 mg/L,之后Cr(Ⅵ)浸出浓度保持稳定。经过540 d的长期监测未发现浸出浓度有上升情况。  相似文献   
465.
466.
批量培养产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利玛原甲藻,甲醇提取超声破碎后的藻细胞;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富集其胞外毒素并进行毒素的初步纯化。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别得到毫克级的大田软海绵酸和鳍藻毒素-1固体。经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结构,定量核磁确定纯度,得到的大田软海绵酸和鳍藻毒素-1纯度分别为99.39%和99.26%,满足标准物质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467.
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联用技术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取两种常用前处理方法:酸洗法和酸蒸法进行比对。通过对比,酸洗法使用的最佳条件是1 mol/L的HCl,处理8 h,可较好去除沉积物样品中的无机碳;酸蒸法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处理12~18 h,且应根据沉积物样品无机碳含量选取相适的处理时间。两种处理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所得测试数据标准偏差均满足测试要求,证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沉积物样品的测试。  相似文献   
468.
在离子液体[BMIM]Br辅助的水热条件下制备出钒酸铋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获得的催化剂为单相单斜白钨矿(Clinobisvanite),m-Bi VO4结构,形貌为疏松多孔的层片状结构。采用GC-MS对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催化降解艾氏剂的降解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 min时,降解率达到98.7%,照射3 h后,降解率为100%,对WILEY7.LIB谱库检索到的产物结构(相似度91%)分析表明,产物结构完全进行了重排。  相似文献   
469.
王世亮  孙建树  杨月伟  张敏 《环境科学》2018,39(12):5494-5502
全氟烷基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在各环境介质中被普遍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为探明旅游型城市不同水体PFAAs污染特征及其前体物对污染的贡献,以典型旅游型城市——日照市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WAX固相萃取及羟基自由基氧化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日照市主要河流水体和污水厂出水中15种PFAAs及其3种前体物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PFAAs前体物的转化潜力及其对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上述水体中15种PFAAs普遍被检出,前体物中只有全氟辛基磺酰胺(perfluorooctane sulfoneamide,FOSA)被检出;在河流水体和污水厂出水中总质量浓度(ΣPFAAs)分别为3. 79~45. 58 ng·L~(-1)和54. 04~105. 64 ng·L~(-1),其中质量浓度较高的污染物是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sulfonic acid,PFHx S)、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河流水体ΣPFAAs明显低于污水厂出水,河流下游水体高于上游.运用羟基自由基氧化法对样品进行氧化处理后,所有样品PFAAs的质量浓度都明显升高;相对于河流水体,污水厂出水中碳原子数为4~12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s,PFCAs)浓度增加值(ΣΔPFCAC4~C12)更高,这可能是由于PFAAs前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降解所致.研究成果可为旅游城市新型污染物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70.
广东省食品中的氯丙醇酯水平及其人体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与脂肪酸反应的一类污染物,该文旨在通过评估食品中的此类污染物对不同人群进行暴露风险评估.在广东省的3个地区采集了包括油条、方便面饼和麻花在内的食品样品,用GC-MS测定了4种氯丙醇酯类化合物,其中主要为2-MCPD酯和3-MCPD酯.氯丙醇酯浓度最高的为麻花,其次为方便面饼和油条.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浓度范围分别为n.d.~0.49 mg·kg~(-1)和n.d.~0.64 mg·kg~(-1).不同样品中2-MCPD酯的浓度均大于3-MCPD酯.对各个年龄的人群暴露评估的结果表明,3~9岁儿童的3-MCPD酯的暴露大于耐受量(TDI)0.8μg·kg-1·d-1,青年与成年组均小于每日最大耐受量(PMTDI)2μg·kg-1·d-1.本研究中的食品样本,对于儿童的暴露均存在健康风险,所以应该减少对油炸食品的摄入量以降低氯丙醇酯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