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安全科学   346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243篇
综合类   940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目的 研究高动态发射环境中大口径加榴炮机械触发引信及其内部典型机构的响应特性和底层失效原因。方法 建立炮–弹–引耦合数值模型,开展0号装药、1号装药、0.4''装填角和身管中等程度磨损等4种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对比不同工况下引信典型部位的响应特性。结果 装药量和火炮身管磨损量是引信典型部位载荷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身管磨损量是弹丸出炮口姿态角的主要影响因素。身管中期磨损条件下,引信夹板部位膛内径向过载响应峰值达2 498.4g,为初始状态的6.1倍;回转体轴响应峰值达4 296.1g,为初始状态的1.5倍;弹丸出炮口俯仰角达0.4°,为初始状态的4.4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典型特征参量的仿真模拟误差不大于5%。结论 弹丸发射过程中,远离弹轴的引信安全系统轴类零件会承受更大的轴向载荷冲击和径向多维度载荷冲击,更容易导致与夹板配合的轴孔结合处发生失效。火炮身管磨损会导致榴弹配用引信在内弹道和出炮口承受更高的径向过载,以更大的姿态角进入外弹道飞行,是中大口径加榴炮机械触发引信外弹道飞行章动角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2.
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南京市城区大气细粒子(PM2.5)化学组分(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小时质量浓度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分别基于全年观测数据(PMF全年)和逐月观测数据(PMF月份)进行源解析,比较不同观测周期源解析结果的差异以及对PM2.5各组分浓度估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观测周期下,PMF源解析结果中因子类型未发生改变,但因子组成和贡献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由于PMF模型假设同一观测周期内源成分谱不发生变化,只有基于逐月观测数据的PMF源解析才能体现全年范围内因子组成和贡献分布的变化.尽管PMF全年和PMF月份的分析结果均能准确估算PM2.5组分的月均浓度,但PMF月份结果对各组分小时浓度的估算值和观测值在时间变化上更一致.这是因为PMF模型要求对各组分浓度的平均值进行拟合,易低估(或高估)PM2.5组分在观测周期内的极大(或极小)值.因此,基于短期(例如,月份)高分辨观测数据的PMF分析...  相似文献   
933.
王丹羽  王汶  赵彦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276-5284
为探究高光谱遥感快速监测镉污染的可行性,本文利用2002年以来农田土壤重金属镉实测数据,镉的标准原子光谱曲线数据,HSI(Hyperspectral Imaging Radiometer)高光谱遥感卫星数据,选取长江流域10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随机森林法估算镉污染的潜在风险空间分布值。结果表明:通过原子标准光谱曲线选择特征波段是可行的,能够极大简化特征波段选取流程;随机森林法具有估算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的能力,预测准确度较高;长江流域镉污染超标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研究区超标率高于8%,其中上游地区镉污染较中下游地区更为严重,上游研究区镉污染超标率均大于20%。  相似文献   
934.
叶逾  许文瑜  鲁春辉  谢一凡  罗剑 《环境工程》2022,40(4):43-49+146
为探究井周介质非均质性对多筛孔井修复地下水效果的影响,利用二维数值模拟,通过在井周设置高渗透性透镜体并改变其位置、尺寸和渗透系数,探究井周存在高渗透性多孔介质的情况下多筛孔井的修复效率和最优注入间距。结果表明:井周高渗透性透镜体的存在及其位置、尺寸、渗透系数的变化均影响多筛孔井的修复效率,其结果取决于溶质羽因透镜体产生的聚集和绕流程度;井周高渗透性介质的存在可显著提升修复效率;多筛孔井最优注入间距因井周非均质性的存在而改变,一般来说,井周高渗透性多孔介质的存在将增大最优注入间距。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多筛孔井在非均质含水层中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进一步提高多筛孔井修复效率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燃用高热值生活垃圾的焚烧炉结构对燃烧安全、温度分布以及烟气特性的影响,对某650 t/d垃圾焚烧炉冷、热态进行模拟,探究了二次风温度、二次风布置方式以及后拱角度对炉内燃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二次风温度由180℃降至25℃后,炉内整体平均温度下降约80℃,有利于缓解炉内结焦、高温腐蚀的问题;前墙下层二次风移至前拱后,二次风气流会形成"风幕",压迫可燃气体贴近炉排,可能造成炉排烧坏、进料口回火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前拱二次风移至前墙后,第1烟道烟气充满度高、且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同时第1烟道出口气体组分浓度满足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适合燃用高热值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936.
研究了钌铱摩尔比对钌铱电极微观结构、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能和脱氮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Ru-Ir固溶体为金红石晶体,晶粒分布均匀,连接紧密。随着Ir摩尔比的增加,Ru-Ir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n(Ru):n(Ir)为2:1时,Ru2/3Ir1/3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Ru2/3Ir1/3O2电极的析氯电位、腐蚀电流密度和电导率分别是RuO2电极的0.998,0.755,1.816倍。在处理高氯氨氮模拟废水时,利用合成电极氧化脱除氨氮的结果表明,Ru2/3Ir1/3O2电极的处理效果最好,当电流为0.5 A时,50 min内氨氮脱除率可达到75.2%,证明了电催化技术能有效处理高氯氨氮废水。  相似文献   
937.
938.
通过混凝-异相Fenton组合工艺对高有机物含量的垃圾渗沥液纳滤浓缩液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处理工况对纳滤浓缩液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分析最优工况下出水达标的可行性.对组合工艺在反应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及氮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组合工艺的药剂投加成本.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去除的最优处理工况为:PFS投加量为6g/L,混凝初始pH值为7,PAM投加量为25mg/L、H2O2与COD质量比为10,Fenton反应初始pH值为4,催化剂与COD质量比为16.在最优工况下COD去除率为98.62%.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实现达标排放.在反应过程中,混凝单元能够降低异相Fenton单元的处理负荷并保证了组合工艺出水中TN和NH4+-N的达标排放,组合工艺对浓缩液中HA、FA与TON的去除率分别为93.54%、86.80%与83.98%.异相Fenton单元对混凝过程中去除效果稍差的HyI进一步氧化分解而实现COD出水达标,其去除率为86.02%.在...  相似文献   
939.
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SO42-的高浓度有机物废水,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分别考察了1.6%和2.6%SO42-浓度下反应器运行性能、污泥性质和膜污染变化情况.经过110 d的运行时间对比发现,1.6%SO42-浓度下MBR获得的最大有机负荷为1.0kg·(m3·d)-1 COD,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2%、92.5%和89.5%.2.6%SO42-浓度下微生物受到的抑制更强,其获得的最大有机负荷仅为0.5 kg·(m3·d)-1 COD,其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6.3%、82.6%和80.7%.此外,SO42-浓度为1.6%的反应器在更高的膜运行通量下,膜污染速率反而比2.6%系统更慢.进一步分析其污泥性质发...  相似文献   
940.
神华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运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共有52处生产矿井、12处在建矿井,其中有9处高突矿井,20处水文条件极为复杂的矿井,大部分矿井自然发火期较短,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的矿井,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矿井。自1995年成立以来,神华集团立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